如今尼福爾海姆上空的魔霧剛剛被驅散,傳送魔法不再受限,但是極地嚴寒酷烈的氣候,層出不窮的魔物,尤其是神秘的冥河教會,在外地學者眼中仍然是阻礙他們探索極地的障礙。
正因為人們對尼福爾海姆感到好奇又缺乏了解,這里必然會成為下一個學術熱點,吸引越來越多的學者和冒險團隊深入極地考察。
喬安和蓋娜合作的論文,可謂引領了這一波極地探險熱潮的先聲。
在這種情況下,丁尼生先生覺得喬安應該趁著這波熱潮,憑借自身對極地的了解,利用自己在冥河教會的人脈,趁熱打鐵,創作一系列以尼福爾海姆為主題的論文,不光更容易發表,更重要的是搶占“身位”,把自己打造成這一領域的“奠基人”,學術界公認的權威。
天才不常有,可大多數天才終其一生也不過是在前輩大師開創的某個領域里從事小修小補的工作,親自開創一個領域的情況是很罕見的,這不光需要天分與學識,更需要一點兒好運氣,而后者往往比前者更關鍵。
在丁尼生先生看來,喬安就是那種兼具“好運”的天才。老先生在學術圈混了大半輩子,他很清楚像尼福爾海姆這樣的“金礦”有多么寶貴,故而來信叮囑喬安好好把握這個難得的機會。
喬安非常感激丁尼生先生毫無保留的提攜和指點,盡管他并不完全認同對方的觀點,總覺得這種“逮住一個熱點往死里灌水”的做法未免太過急功近利,自己做研究主要是興趣使然,能不能拿獎,出席學界年會,能否成為開宗立派的大師,其實他不甚在意。
但是,喬安已經十八歲了,不再是從前那個不通人情世故的男孩,當晚就給丁尼生先生回信,感謝他的提點,并且隨信附上另一篇論文的初稿,請總編先生審閱。
這篇長達20萬字的論文,系統介紹了北極地區的地理環境、自然生態、超自然現象、風土人情和宗教信仰,喬安暫定名為《尼福爾海姆的生態、社會與宗教概論》,主題完全符合丁尼生先生來信給出的指導意見。
喬安把這封信發出去就上床睡覺了。
結果天還沒亮就被“高等心靈連線”吵醒,原來總編先生熬夜看他的論文稿,越看越激動,忍不住來信討論。
喬安強忍著困意,打著哈欠,陪過于興奮的總編先生討論到天色大亮,好不容易才勸說老人家去補個覺,畢竟年紀大了,還是要多注意一下健康。
“喬安,你這篇論文分量十足,好好修改一下,爭取發表在今年夏季刊上。”
“夏季刊?那最多只有兩個月的修訂時間了,有必要這么急嗎?”喬安詫異地問。
“最好發表在夏季刊上,當然是因為年會通常在暑假舉行啊!你小子那么聰明,還用我說嗎?”丁尼生老頭結束了通話。
喬安當然聽得出來,丁尼生先生暗示他有可能憑借這篇論文,拿到參加“瓦雷斯奧法學會”本屆年會的邀請函。
按照以往的慣例,《奧法探索》夏季刊通常在6月初發行,而年會則在每年的8月或者9月舉行,會址要么是在某所名牌大學,要么就是風景優美的旅游勝地。
想要獲得年會邀請函,至少要在本年度發行的《奧法探索》上發表一篇超過90分的論文。
這也就意味著,丁尼生先生認為喬安正在撰寫的《尼福爾海姆的生態、社會和宗教概論》,不光可以發表,而且學術積分不會低于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