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8年5月28日,黎明時分,威爾諾亞東海岸的海平線上泛起一抹魚肚白,綿綿細雨灑落海面,濺起的漣漪旋即被浪濤抹平。
碧波萬頃的海灣上,一支由兩艘戰列艦、六艘巡洋艦、十艘驅逐艦和同等數量的護衛艦共同組成的艦隊,正在乘風破浪,全速航行。
馳騁在艦隊最前方的那艘排水量高達萬噸的鐵甲戰艦,正是遠東海軍的旗艦“攝政號”,海倫娜勛爵的指揮部,就設在“攝政號”的艦橋大廳。
“攝政號”船舷兩側雙層火炮甲板上,總共裝有60門10寸艦炮,裝填的炮彈重達800磅,射程遠達10里,火力兇猛。
此外,戰艦橋樓和船艉還各裝有四門防空炮,也都已經做好了戰斗準備。
與此同時,收到警報的斐真海軍艦隊也在威廉·豪將軍的率領下駛出港口,迎著遠東艦隊來犯的方向展開陣列。
豪將軍的旗艦是裝有64門重型艦炮的“老鷹號”皇家戰列艦,其余30艘軍艦,分別裝有60至32門大口徑艦炮,無論艦艇數量還是總噸位都比遠東艦隊略勝一籌,海戰經驗就更不必說。
基于上述顯而易見的優勢,再加上戰場所在的海域毗鄰自家港口,后勤補給與維修增援都更為便利,豪將軍及其麾下的艦艇指揮官們,當然有信心狠狠教訓一下自不量力的遠東同行。
5月28日清晨5:40分,遠東艦隊與斐真艦隊在萊頓港附近的海域展開戰列線,相繼開炮對轟,決定“獨立戰爭”命運的“皮克灣海戰”,就此打響!
海戰爆發的同一時間,與交戰海域相距不過30海里的“野豬島”上突然掀起魔力波動,一座高達百尺的城堡傳送過來,懸浮在半空中,藍中透黑的精金城墻,在晨曦的映照下熠熠生輝。
浮空城堡三樓天臺上,一位身著黑色鑲金邊法袍的年輕法師負手站在圍欄跟前,白皙俊俏的臉龐看上去不過十七八歲,遙望交戰海域的深邃目光,卻流露出飽經憂患的滄桑。
城堡三樓通往天臺的房門敞開,同樣身著法袍的少女走了出來,烏黑的長發梳成十條發辮,每一條發辮的末梢都佩戴著一顆狀似眼球的水晶飾品。
海上風大,發辯伴隨少女的步履在風中飄搖,眼球發飾相互碰撞,發出清脆悅耳的叮咚聲響,宛如一串風鈴。
少女秀麗的容貌與黑袍法師有七八分相似,年紀看起來也差不多,貌似一母同胞的兄妹,然而當她開口說話,上述假象便被打破。
“父親大人,我們似乎來得太早了。”
喬安掏出懷表看了看,對養女說:“伊南娜,會面時間約在早上6點鐘,我們只不過提前了20分鐘,還不算太早。”
“父親大人,您提前來這里等候決斗對手,會不會……有損顏面?”少女試探著問養父。
“你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喬安不由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