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巨鷹轟炸聯隊,在碧空騎士們的護衛下,如同一大片烏云,迅速迫近到斐真海軍艦隊上空。
斐真旗艦“老鷹號”的艦橋上,海軍司令威廉·豪將軍透過望遠鏡看到這情景,連忙命令各艦航海術士施法制造煙幕,副炮向天開火,竭盡所能阻止敵軍巨鷹俯沖轟炸!
航海術士們匆匆登上甲板,高舉魔杖,向天施放2環“煙火術”,轉瞬間就把各自所在的艦艇籠罩在烏煙瘴氣的帷幕當中。
以“煙火術”遮蔽戰艦,是海戰中常用的防御戰術,已經無數次被證明能夠有效降低敵方炮擊和空襲的命中率。
通常情況下,在海戰中發起轟炸的一方會借助魔法吹散煙霧,清空視野——比如巨鴉項圈上結附的“造風術”主要就是為此而設。
吹散煙霧也會帶來一個弊端,就是使自身暴露在艦載防空炮的視野之中。
遠東空軍采用了另一種思路,執行轟炸任務的巨鷹航空兵都佩戴著魔導防風鏡,開啟鏡頭附魔的“迷霧視域”,視線就能看清煙霧籠罩之下的敵艦。
這樣一來,敵方航海術士釋放的“煙火術”,反而為巨鷹們提供了一重屏障,巨鷹轟炸隊在濃煙的保護下從容俯沖,更不容易被艦載防空炮擊中。
斐真軍艦裝備的副炮高平兩用,防空火力不遜于遠東軍艦的炮塔,無奈炮彈拉胯,沒有“近炸引信”這樣的黑科技,再加上煙幕遮擋,看似兇猛的防空炮火只能給自己壯膽,實則95%以上的炮彈都浪費了,效率委實不高。
英勇的遠東巨鷹航空兵輪番展開俯沖轟炸,穿過硝煙與炮火交織成的彈幕,俯沖到最低點的剎那拋出裝有尾翼和“延時引信”的水滴狀航空炸彈。
“延時引信”不同于“近炸引信”,核心裝置與魔法無關,所用的起爆藥也還是暴雷石粉末,但是起爆藥不與煉金火藥直接接觸,而是裝入一根細長的金屬管,頭部與彈頭撞針相連,尾部塞入煉金火藥并用螺栓堵住。
當炸彈投擲出去,受到尾翼和結構影響重心靠前,自動保持垂直落下,彈頭撞針碰撞目標,沖擊力激發起爆藥,起爆藥順著銅管燃燒,不斷產生氣體,不斷膨脹,壓力達到一定程度就會沖開尾部木塞,高溫氣體引燃煉金火藥,而后發生爆炸。
通過調節銅管的長度,起爆藥分量,以及木塞的螺紋數量,可以改變引爆炸彈的時間,從而制造出符合實戰需求的延時引信。
經過投彈測試,可以找到一個最佳引爆時間,確保炸彈擊穿敵艦裝甲之后立刻起爆——太早起不到破甲效果,太遲可能導致貫通目標之后才起爆,那就跟實心鐵球沒什么區別了,白白浪費一顆造價昂貴的炸彈。
重達500磅的航空炸彈,如同一顆顆從天而降的鋼鐵流星,呼嘯著隕落下去。
少數炸彈未能命中敵艦,墜入海中引發沉郁的轟鳴,旋即掀起滔天駭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