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頓郵報》社的朋友們還私下提醒她注意安全,千萬不要透露自己是那篇文章的作者,免得惹來麻煩。
時隔不久,瑞貝卡自己印發的小冊子就被當局查封收繳,亞爾夫海姆議會主席亞歷山大·杰斐遜還授意警方搜捕作者,迫使她不得不逃離故鄉,跑到米德加德城,在父親的故居隱修山莊避風頭。
聊可告慰的是,瑞貝卡的文章在云網上贏得了很多支持者,也促使阿薩族人警覺起來,加快獨立建國的步伐。
事實上,《寇拉斯堡合約》的第六條并不符合締約雙方的利益。
這一條款限制了威爾諾亞共和國向西拓展勢力的前景,而對斐真王國也談不上有什么戰略意義,之所以出現在合約上,完全是遠東皇帝羅蘭一世硬塞進去的“私貨”。
遠東當局對獨立戰爭的態度一直很微妙。
雖然在戰爭期間為大陸軍提供了不少援助,但是給予原住民的幫助更多,包括資助阿薩族青年留學深造,提供先進的武器裝備,組建現代化軍隊。
而在戰爭結束后,同樣是在遠東皇帝的授意下,派遣了一支由各行各業的精英人士組成的千人團隊去新大陸,幾乎是手把手的教給原住民如何創建一套高效的政府機構,還負責勘察開發境內自然資源,建立完善的農業、工業和商業體系……甚至連這個即將創立的國家的憲法,都是由來自遠東的法學家團隊一手包辦。
遠東皇帝似乎想把本國行之有效的政治經濟體制移植到新大陸,根據當地的資源稟賦加以改良,為阿薩族人量身打造一個復刻版的“遠東王庭”。
皇帝陛下考慮的是如此周到,就連新大陸原住民的精神家園都要插手,授意瓦蓮京娜收編“原始教團”,改組為“豐收之環”的北方分部,與亞爾岡京部落的南方分部遙相呼應,使得“豐收之環”在事實上成為了新大陸東海岸阿薩族各部落的主流宗教。
將來瓦蓮京娜若能成功封神,阿薩族獨立建國,“豐收之環”也將轉型為“豐收教團”,成為這個新國家的官方教會。
這是出于這些深謀遠慮的規劃,羅蘭不惜動用自己的政治影響,說服談判雙方在《寇拉斯堡合約》當中加入了保障原住民領土權益的條款,實際上就是為推動原住民獨立建國、加入國際社會大家庭做鋪墊。
遠東皇帝是當今瓦雷斯世界最有權勢的政治家,斐真當局樂于賣他一個面子,順帶還能惡心一下得志便猖狂的叛黨,談判代表很愉快的在協約上簽了字。
至于威爾諾亞共和國一方,固然對皇帝陛下偏袒原住民心懷不滿,卻不得不服從他的意志。
獨立革命能夠獲得勝利,離不開遠東皇帝的大力支持,而且共和國政府的經濟命脈——太古深淵魔晶礦區——掌握在遠東人手里,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頭?
合約是簽了,但是國會的大佬們并沒有把這件事看的太嚴重。
獨立戰爭爆發之前,殖民地政府也曾不止一次與原住民締結劃界協議,最后還不都成了一紙空文?
當初神圣亞珊帝國和斐真王國作為殖民地的宗主國,都無法憑借敕令與法案阻擋野心勃勃的殖民者西進拓荒,遠東皇帝又算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