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安思索了好一會兒才想起報紙頭條所謂的“遠東”地區,指的是位于亞珊帝國本土最東方的一個行省。
當地氣候極為寒冷,一年中倒有半年是冬天,荒原上覆蓋著無邊無際的原始針葉林,自古以來就是野獸橫行、盜匪猖獗的蠻荒之地。
帝國內陸那些失去土地的破產農民,寧可冒著葬身魚腹的風險,乘船遠渡重洋來新大陸討生活,也不想遷徙到遠東地區在狼群與獸人環伺的凍土上開荒,故而劃入帝國版圖這些年來也沒有得到充分開發,依舊維持著荒涼苦寒的原生態。
再后來,遠東行省干脆被帝國當局作為懲處犯人的流放地,尤其是那些“圣光教廷”判定的“異教徒”和“異端分子”,假使其罪過還沒有嚴重到上火刑架的地步,通通打包驅趕到遠東行省去開荒,也算是廢物利用。
久而久之,這些異端流放犯及其子孫后代逐漸成為遠東地區的主要居民,與當地土著蠻人通婚結合。
源自帝國內陸的文化傳統,也與當地土人的神話風俗融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明風貌,與帝國內陸的主流文化漸行漸遠,以至于演變出一個全新的民族——也就是當地人自稱的“遠東人”。
一個新民族的誕生過程相當漫長,往往伴隨著新的信仰和文化共識的形成。
當這一過程抵達不可逆轉的階段,這個全新的民族必然要擺脫宗主國施加在其精神與**上的雙重枷鎖,謀求更廣泛的自由和權利。
帝國當局當然不會接受這群卑賤的異端提出的要求,**就成了順理成章的手段。
然而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帝國當局越是壓迫遠東居民,當地人就越憎恨這個不把自己當人看的政權,反抗的愈發激烈,遠東行省與帝國內陸的裂痕非但沒有彌合,反而被撕裂的越來越大。
這種“鎮壓-反抗”的摩擦持續迄今已經很多年了,帝國當局憑借強大的武力,總是可以將遠東人的反抗勢頭打壓下去,過后還要輕蔑的嘲弄一句“窮山惡水出刁民”,從來不覺得這群一盤散沙似的蠻子能成什么事。
然而當時間來到本世紀初,事態漸漸起了變化。一個名為“辛德拉教會”的地下教團在遠東地區急劇擴張,取代“培羅教會”和土著神靈成為當地的主流信仰,信徒與日俱增。
“辛德拉教會”被帝國正統教廷斥為“邪教”,然而其崇拜的偶像卻非那種不入流的邪神。
“命運女士”辛德拉是瓦雷斯世界廣為人知的兩位“命運女神”之一,“因果女王”蒂茉絲的孿生姐妹,神力之強大并不遜于“太陽神”培羅。
辛德拉教會的傳播使遠東人漸漸統一了信仰,作為這一趨勢的見證,據說命運女士已經將一位遠東土生土長的青年拔擢為自己的選民,授予這位名為羅蘭·寇拉斯的“天命之子”領導遠東人民建立人間神國的崇高使命。
倘若剝離“人間神國”的宗教外衣,以辛德拉選民為首的命運女神信徒無疑是在積極謀求將遠東行省從帝國版圖上割裂開來,進而建立一個獨立的遠東國家。
在1620年的初夏,遠東獨立的征兆已然出現,國際社會也有所覺察,然而不知是因為反應遲鈍抑或太過自信,帝國當局迄今為止還沒有針對這一危險征兆做出實質性的行動。
現任遠東總督兼大主教菲利普·華倫斯坦也一再表示這些邪教分子不足為慮,非但沒有著力打擊普遍崇拜辛德拉女神的遠東民兵,反而大為重用這支異端兵團的領袖——辛德拉選民羅蘭·寇拉斯的父親——魯道夫·寇拉斯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