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海拉爾和貝爾林的提醒,喬安也想起來了,《瓦雷斯怪物圖鑒》的“真菌分卷”當中,就有“紫蕈”的相關記載。
紫蕈,大概是幽暗地域最為臭名昭著的超自然真菌。
旅行者們經常會在紫蕈潛伏的區域內,發現它們居住或捕食所留下的痕跡。
在傳聞中,如果一具尸體身上布滿可怕的鞭痕,而傷痕處的血肉又大塊大塊的腐爛剝落,這就預示著附近可能會遭遇紫蕈!
紫蕈是一種腐生性超自然真菌,但是與其它腐生植物不同,它們并不滿足于扎根地表,默默吸收泥土中的腐殖質,更樂于揮舞分泌強酸的鞭狀觸須,主動狩獵活物。
遭到紫蕈觸須抽打的生物,血肉將以驚人的速度腐爛脫落,只留下尚存體溫的白骨。
經過一段時間,甚至就連堅硬致密的鈣質骨骼也會被這種有機強酸腐蝕成膿液,供紫蕈汲取養分!
血苔蟲與紫蕈,在血苔原地區都屬于頂級掠食者,但是占據的生態位完全不同。
血苔蟲是雜食性生物,主要以啃食血苔為生,順帶吞吃棲息在苔蘚叢中的昆蟲和小動物補充營養。
紫蕈則以肉食為主,攻擊性比血苔蟲更強。
在血苔原這種罕見人類和大型動物蹤跡的地方,紫蕈最主要的肉食來源,就是血苔蟲。
正是因為這片原野上植被豐富的血苔養育了足夠多的血苔蟲,紫蕈才能獲得充足的肉食來源,進而繁衍子嗣,擴大族群規模。
當然,血苔蟲也不是只能任由紫蕈捕獵,毫無反抗之力。
事實上,一條血苔蟲的戰斗力,至少可以抵得上十株成年紫蕈!
只可惜,血苔蟲是獨居生物。
只有在短暫的交配期,兩三條雄蟲才會與一條雌性配偶共同組建起臨時家庭,雌蟲產卵過后,完成傳宗接代使命的雄蟲就各自離去,重新恢復獨居的生活方式。
紫蕈則與蕈人類似,是典型的群居性超自然真菌,雖然單打獨斗不是血苔蟲的對手,勝在拉幫結伙,親戚眾多。
每一次紫蕈集體出動狩獵血苔蟲,總會拖家帶口,參與獵殺行動的成年蕈人數量,通常不會少于兩位數。
即便如此,圍獵落單血苔蟲的行動也不見得總能成功。
比如喬安他們之前在旅途中邂逅的那條血苔蟲尸體,就是遭遇十多只紫蕈圍攻,于力戰身亡之前,將敵人盡數碾得粉碎,雙方最終落得個同歸于盡的慘烈結局!
紫蕈與血苔蟲,在血苔原這個獨特的生態圈內互為宿敵,互相牽制,彼此憎恨。
從維護當地生態平衡的角度出發,喬安不應該偏袒任何一方。
如果紫蕈都被消滅,那么血苔蟲一族失去天敵制約,就會瘋狂繁衍后代,直到將原野上的血苔啃食干凈,當地整個生態圈也將隨之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