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戲曲界、曲藝界,可比音樂圈要繁盛得多,老一輩的大師多還健在,中生代也有一批名家。
錢仲武如果真的能把戲曲界、曲藝界囊括進來,光靠一個巨龍唱片,現在已經不敷用了。
錢仲武打算再創建一個青鳥唱片,專事負責戲曲、曲藝專輯的制作發行。
青鳥唱片如果能夠順利發展起來,光是一家鵬城的唱片工廠,哪怕是三期工程建成,產能也會不足。
錢仲武決定在京津周邊,再建一家唱片工廠,規模比對鵬城工廠,上來便直接一二三期工程齊上線,生產線一開就是六條!
這么大的投資,光靠錢仲武一個人的資金,已經不夠用了。
不過,有鵬城唱片工廠的先例在,又有完整的商業計劃書,京城唱片工廠的建設,不需要錢仲武出全資,完全可以向銀行貸一筆款,先把工廠建起來。
銀行方面有運轉良好的鵬城唱片工廠作抵押,出借資金不會有任何疑慮。
像錢仲武這樣的優質借貸對象,可不多見。
這個時候的華國銀行,還是有借貸任務的,最喜歡的,就是像錢仲武這樣沒有任何還款壓力的借貸者。
當然,像鵬城唱片工廠一樣,京城唱片工廠的建設,錢仲武也不會直接出面,而是會以港島投資公司的名義出面,而港島投資公司之上,是錢仲武設置在離島的投資公司。
如果這一系列商業計劃推行順利,錢仲武的離島投資公司旗下,將擁有港島傳奇唱片、京城巨龍唱片、京城青鳥唱片、寶島鳳凰唱片,以及英國gragon唱片五家唱片公司,以及鵬城唱片工廠、京城唱片工廠兩家唱片工廠。
總資產妥妥過億。
完成了一個小目標!
而且,這還是1985年的小目標。
1985年,王老板的萬大集團,還沒有創立,而王老板自己也還沒有轉業,投身到房地產開放行業呢。
如果放在大陸,錢仲武已經能成為首富了。
不過在八十年代的港島,這樣的身家,還排不上號。
況且,錢仲武為了保護自己,還借用了離島投資公司,把自己隱藏在幕后。
所以,除了家人,以及公司內部有限的幾個人,外人無從知曉錢仲武的財富。
但是,即便是在明面上,錢仲武憑借三張大賣的唱片,現在也積累起千萬身家了,在港島娛樂圈,妥妥的有錢人。
就連剛出道的陳卉嫻,憑一張大賣的專輯,在去年底,也拿到了幾十萬港幣的分成。
原本定下的,掙夠100萬港幣,就去米國留學讀書的目標,已經完成一小半了。
這還是在,她和傳奇唱片簽的第一份合同,歌手分成比例只有3%的前提下。
如果能夠拿到錢仲武的高達15%的歌手分成,到手的分行會更高。
錢仲武的成功,并不是他一個人的,而是在自己成功的基礎上,也帶動了一批人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