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個御駕親征。
先王,也就是奚政父王。
奚舟還被困在祖祠之時,便就從《國運日志》中有所了解。
因烏桓犯邊,先王決定征討。
卻因先鋒部隊遭伏,決意御駕親征。
誰知馬失前蹄,被烏桓所俘虜。
當時奚舟得知之后,便就是怒火中燒。
大罵這不肖子孫太過愚鈍,有勇無謀。
這才使得大漢落入腹背受敵之境地。
若不是這小孫兒手足無措,前來祖祠祭拜。
奚舟有理由相信,大漢,將會直接敗亡在那太后以及所謂的大將軍的手中。
不過這烏桓胡虜雖是蠻不講理,倒也不算是陰險之輩。
不曾拿大漢先王當做談判之資,什么都是挑明著來。
這點,倒是奚舟比較認可之處。
如若不然,怕是自己,都無法給大漢翻身了。
反觀奚政此次御駕親征。
王宮內,如今已有荀彧監國,再派呂奉先,薛仁貴二將鎮守。
除非邊軍一潰千里,大漢便自是無恙。
至于邊軍一潰千里,奚舟以為,那是不可能發生的。
因為在他手中,早已挑選好了兩名領兵之將。
一顧大局,一攻奇襲。
只需兩日不到,如今氣勢如虹的烏桓軍隊,將無法在大漢的地界立足。
奚舟有信心,再幾日,烏桓便就要滅國。
當然,這些都要交給他這小孫兒來做。
畢竟,他奚舟也不算是什么勤快人兒。
更何況,好歹也是國運之神。
雖然神力是小了點,神體也是矮了點,但好歹,他也是神啊。
若是干什么,都需他這個神親力親為。
那還算個什么國運之神?
半個時辰后,青龍門前,點將臺之上。
奚政身披介胄,右執人皇,做挎盔帽。
稚氣的臉龐,在一身繁重的盔甲映襯下,多少有些格格不入。
奚政身后,呂方,郭盛護在其后。
郭盛懷中,依舊抱著一個布袋,圣祖牌位便在其中。
點將臺下,兩千之數的王宮禁軍,整齊站列,極目迥望點將臺。
禁軍之前,呂奉先,薛仁貴各擎一把方天畫戟。
一人著白袍銀甲,眉宇間,英氣凜然,似天上謫仙。
一人著百花戰袍,眸光中,煞氣翻騰,若地獄魔神。
二人渾厚氣場,壓得前排禁軍大氣都不敢喘。
有甚者,早已是汗流洽衣。
“小娃子,可想明白了?”
“這御駕親征,聽起來不錯。”
“可實際,一路顛簸不說。”
“其中兇險,更是難以言喻。”
奚舟出言,一是闡明親征之險。
二則是,他想知道,小孫子是否已是下定決心。
“請圣祖放心,此次親征,我已做好萬全準備。”
“此一戰,便也是大漢振興之起點。”
“身為大漢國主,我不想錯過。”
奚政眼神堅毅,稚嫩的臉龐之上綴滿了決然之意。
“如此甚好!”
“那老祖我在大方一回。”
隨著奚舟話音一落,自點將臺下,再次行出兩道人影。
“末將霍去病,參見大王!”
“末將岳鵬舉,參見大王!”
兩道渾厚嗓音先后傳來,于點兵場上久久縈繞。
本書首發來自
,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