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建奴人,也是這萬億生靈的一部分,若大漢趕盡殺絕,豈不是離了圣君之道?”
寇準抬起眼皮,不著痕跡地打量著面前這人。
看上去也就普普通通,也就是骨骼有些粗壯。
放建奴人的堆里,估計半天都找不出來的那種。
果然人不可貌相,這建奴看來還是有人才的。
以占據道德進行談判,是神州之國的通用手段,這個建奴人不簡單。
不過寇準也僅僅是驚訝,就如在窮鄉僻壤發現了一個學者一般。
偌大一個建奴,出幾個能人異士也并不稀奇。
寇準臉色一正:“圣君憐憫天下,自然不會物以類聚;俗話說有教無類,建奴若是有歸服王化之心,這些物資,便是少些也……”
說到這,寇準便停頓下來。
臉上帶著一摸淺笑,恢復了剛才那儒雅的一面靜靜地看著哲木。
哲木哪里不明白,想一次性不賠這么多東西,可以!
那么建奴,也必須附庸大漢,年年進貢!
這種長久的附庸關系,所獲所得,總比一錘子的敲詐要劃算得多。
漢國也不怕建奴毀約,一旁的契丹可是虎視眈眈。
在之前的對話中,他便有意無意中透露出一個訊息,漢國在契丹亦有使者!
這便是以夷制夷,分化而治!
但這一切,都要建立在國家強盛的情況下。
國家貧弱,連外交都沒有,又豈能對天下大勢指手畫腳?
現在的漢國,便是那操盤手,將三胡和遼衛隨意擺弄。
在這咸州和北境,除了燕國,沒有任何一股勢力敢單獨面對漢國。
再歷經之前一場大戰,三胡與遼、衛兩國的關系十分微妙,根本不可能聯合起來對付漢國。
都說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敵人,亦是沒有永遠的朋友。
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目前這六股勢力,唯有漢國能夠完美操縱和實現這句話!
漢國可以救遼、衛,亦可以聯合契丹打壓建奴。
如今戰事過去,同樣也可以聯合建奴,去制衡契丹!
同時契丹那邊,漢國也不會去徹底撕破臉,反而處于一種明面上的互不干涉。
穩住了關外,遼、衛便只能唯漢國馬首是瞻!
如此外部環境,能夠讓漢國迎來一個發展期,至少挺過今年沒有問題。
沒有人能夠想象到,挺過了今年的漢國,將會是什么樣子。
這一點,就連漢國君臣上下,都無法預測。
寇準只知道,漢國在煥然一新后,在民政上,都不會比南方的燕國弱。
這還只是紙面上的國力對比,還不算軍政。
哲木試探性地問道:“若我建奴歸附大漢,又將如何?”
寇準笑了笑:“三胡的恩怨,漢國將不會再隨意插手,甚至建奴若真到了生死存亡之際,我大漢亦可出兵相助,幫長白部保住國祚。”
“不過,大漢有需要的時候,建奴則必須派兵助戰,履行附庸之責!”
話音落下,上面的宗瀚差點又沒坐住。
在他看來,這漢國是把建奴當槍使了。
往上總總,完全就是一個不平等條約。
對于建奴來說,得到的僅僅是不受威脅!
而來自契丹、扶余的威脅,甚至還需要建奴自己去解決!
漢國豈會替建奴人考慮?
寇準心中冷笑,國家之間,利益至上。
建奴如此可談的條件便只有那么多,對漢國來說,不過是形成三胡三足鼎立的一顆平衡棋子而已。
“鹽鐵數目,當可減半,亦可用其他等同價值之物抵押。”
“以后每年,建奴當年年進貢,并質大太子于漢國,喂得到漢國冊封者為合法建奴王!”
“自建奴王使,凡建奴軍政官員,見漢國同級,當自降一級!”
本書首發來自
,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