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一出,自有人不滿,卻被肖明聯合楊家傾力打壓。
燕國嗯這場繼位風波,最終的結果便是肖明登位,其他五個王子,兩人死亡,一人被軟禁在宗仁府。
剩下的兩位,則是老六老七,他倆對王位絲毫沒有想法,沒有參與此次爭奪。
在登上王位后,肖明繼承了燕國先輩遺愿,開始圖謀咸州。
不曾想漢國突然崛起,將燕國的計劃全盤打亂。
他看著殿內的群臣,語氣中帶著一絲責怪:“孤繼承王位后,便想直接一統咸州,諸位愛卿卻是一直說時機未到。”
“當初漢王奚仁杰御駕親征被俘,本是我燕國出兵的絕佳時機,諸位又勸孤莫要著急,害怕咸州內斗便宜了那些胡人。”
“現在倒好,時機稍縱即逝,我大燕積蓄多年,一直等待時機,等來的卻是漢國的崛起。”
倒也不怪肖明向群臣抱怨,燕國有無數次可以吞并三國的時機,這些大臣總會找各種理由來勸阻。
燕國從不缺乏雄心壯志的君王,肖家子弟,每一個都有吞并咸州的野心。
但這野心,卻常常被群臣限制。
沒辦法,燕國是由世家門閥組成,王室與世家互相支持,同時也相互鉗制。
世家們害怕王室坐大,所以不希望漢國興兵擴張。
同時,燕國這么多年來就是因為太安逸,上下朝臣都安于現狀,得過且過。
肖家當初的崛起,得益于這些世家門閥的支持,這才有了封侯裂土為一國之事。
離開了世家,肖家就是無根之萍。
所以盡管每一代燕王都野心勃勃,也始終不敢與世家翻臉。
要知道,北邊三國雖然不足為懼,但南邊的齊國同樣強大。
若因為削弱世家而造成內部動亂,最終吃虧的還是肖家。
歷代燕王又豈能不知,如此瞻前顧后。
不將世家問題徹底解決,燕國便難以真正強大,并逐鹿中原。
但光是個楊家,其家族子弟便遍布天下。
遠的不說,光齊國朝堂之上就有不少楊家子弟。
要是把這些世家逼急了,他們亦有退路,直接站到敵國那邊去,對燕國來說將會是巨大的損失。
一老者上前出言:“我楊家子弟楊世連作為縣官,在漢國此次的支縣暴亂中死去,想來那漢國并不得民心。”
此人是燕國宰相楊清平,楊世連前往燕國考官的事他也知曉,不過并不在意。
楊家家族龐大,子弟開枝散葉,也算是遍地香火。
楊世連在當官后,洋洋灑灑寫了幾千言的文章,告訴他漢國國內的情況,當時還惹得楊清平有些警惕。
可現在看來,一縣官員被盡數屠戮,可見這漢國也不是盡得民心。
對于這場暴亂的內中消息,漢國紙包不住火。
只是那天一教的手段,以及城內那場神仙大戰,被徹底隱瞞。
奚舟那場裝13,也被奚政用天現意象而遮蓋了事實。
國運之神顯靈之事,信者自信,不信者也只當異象凸顯。
肖明冷聲道:“宰相這是在找自我安慰不成?那漢國傳聞天降圣君,如今又顯神跡。”
“如此種種,無不預示者漢國將大興,難道宰相還想自欺欺人嗎?”
楊清平眉頭一皺,顯然是沒想到燕王會這么對他說話。
他沉聲道:“我等思慮,亦是為燕國未來考慮,王上若覺得我等庸碌,那老朽退隱便是。”
話音落下,下面的群臣也都開始請罪,大有王上若要怪罪,他們便辭職不干的味道。
肖明嘆了口氣,早就預料到了這種情況。
以往燕王只要一強勢,這些朝臣便來這一套施壓。
但今日,他并不打算妥協。
因為眼看著一個強大的漢國即將崛起,已經對燕國造成了威脅!
他肖明亦是野心勃勃者,當然不會相信,這漢國在崛起后,會跟他燕國和睦相處!
本書首發來自
,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