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商議對胡事宜是假,威懾漢國是真!
下面的大臣都勸他不要去,這明顯就是燕國的陰謀。
但奚政心中想的是,如果不去,豈不是說明漢王無膽?
而且此次會盟是以商議對胡事宜為借口,暫要是缺席,燕國也會因此來攻擊漢國缺乏大義。
不論如何,這成縣他奚政都是必須要走上一遭的!
“王上,遼衛那邊派來使者。”
嚴甫從外面走進御書房,小心翼翼地說道。
奚政頓時來了興趣:“哦?他們可有說什么?”
嚴甫從懷里掏出兩份帛書,恭恭敬敬地呈了上來。
接過帛書,奚政迅速掃過,嘴角微微上揚。
這遼衛兩國,竟然開始向漢國施壓了。
自上次一戰,遼衛兩國已經被漢國打殘。
如今怕的就是漢國興兵攻打,那么他們將沒有任何抵抗的余地。
燕國此次提出會盟,讓他們有了一絲希望。
想來那前往兩國的燕國使者,也帶去了燕國的意思。
那就是聯合起來,共同對付漢國!
漢國如今太過于強勢,對其他三國來說都是巨大的威脅!
燕國不敢輕易興兵,所以打算通過這等手段,來達到一個平衡。
帛書上洋洋灑灑幾百字,大多數是一些恭維之言。
但其中無不透露著大義,將漢國捧上道德的制高點。
遼、衛的意思很明顯,就是希望他奚政,能夠以大義當先,去參加此次會盟。
如果不去,那么就是他奚政沒有大局觀,漢國沒有大義,當被三國共討之!
“這遼衛的國君還真是有意思,難道他們真以為,我漢國派兵攻打,這燕國會伸以援手?”
對于燕國的脾性,奚政太清楚不過了。
如果燕國真有那等魄力,這么多年來早就將咸州一統,而不是在這玩什么外交平衡。
燕國國內的情況,錦衣衛早就打探了清楚,
現在燕國的那些大臣向肖明妥協,不過是感受到了漢國的威脅。
但最終結果,居然也只是用這等老辦法來制衡漢國!
若換做奚政,絕對不會容許身邊有這么一個威脅崛起,應該盡快將之按死在搖籃中!
這就是奚政與燕王的最大不同。
奚政有那個魄力,去說服朝臣興兵打仗,而漢國的臣子,也是目光長遠之人。
這才有了大破建奴,巧退契丹的大勝!
并換來了如今漢國的安寧!
那燕國這么多年的安寧,確實是通過外交換來的,但外交的前提便是國力!
國力是一個國家的劍,劍在手中就有外交的資本,但這劍不能光不用。
尤其是在這亂世中,這劍如果成了擺設,那就會生銹!
燕國忽然很強大,但奚政并不害怕。
漢國的劍,每天都在打磨。
在這打磨的同時,已有烏桓和建奴飲血。
沒有飲血的劍,又怎能稱得上是一把好劍?
在他看來,燕國的劍雖然在打磨,卻從未出鞘。
沒有人見過這把劍的威力如何。
這成縣會盟,奚政肯定是會去的。
“哼,這肖明想要通過會盟,來威脅我漢國。”
“卻不知我漢國,最不怕的便是威脅!”
奚政將帛書排在桌案上,目光灼灼!
本書首發來自
,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