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吞并衛國后,便是三伏天。
入伏后天干物燥,連士兵訓練都顯得力不從心,最終不得不減少訓練時間。
李冰的水利已經興建起來,但由于持續的干旱,再加上又是三伏天,連河水都要幾近干涸。
然而就在中伏落下,即將進入一年最為炎熱的末伏之時,一場沉寂了一年多的磅礴暴雨,終于在夜間落下。
這一晚驚雷滾滾,連帶著磅礴雨點,讓不少房屋垮塌,令許多百姓受傷。
但這一切,令整個漢國上下,都充斥著喜悅。
“歷經五百六十多日,咸州終于下雨了。”
劉家村的劉老漢,與眾多受難的村民們站在興建的奚神廟里,看著屋外的磅礴大雨,不禁老淚縱橫。
暴雨持續了數日,最后轉化為淅淅瀝瀝的小雨,直接連著落進了中秋方才結束。
這時候天氣也涼快了下來,秋高氣爽之際,大家坐落于中秋月圓之下,憧憬著美好未來。
由于李冰在修建水利的過程中,將防洪也一并計算在內。
更于漢郡和上谷邊界的一處低地上挖了一個蓄水大坑,如今已經成為一座夠全咸州用上兩三年的大水庫。
有了這座水庫,再加上四周挖掘,猶如血管一般遍布各縣的引水渠。
即便再來一場持續的旱災,哪怕到了河水徹底干涸的程度,也不至于餓殍遍野了。
相比起來,突如其來的暴雨讓南方的燕國宰民遍地。
正忙著爭權奪利的王室和世家門閥,又不得不暫停下來,應對這場難以預料的洪水。
至于對漢國事宜,肖明哪怕一直耿耿于懷,卻也不得不暫時擱置。
中秋之后,便是秋分,天氣晴朗。
或許在南方,此時會有秋老虎的尾巴。
但對于咸州來說,秋分后若晴,便是曬糧食和開墾土地的好時節。
久旱逢甘霖,龜裂的土地被長達二十天的雨水徹底浸透,多余的水分被儲蓄在水庫和底下水中。
老百姓們還不用村正招呼,便提著那沉寂在家中一年半載的農具走向土地了。
趁著天氣晴朗將土地好好翻上一翻,隨即到來的將會是寒露。
寒露后便是綿綿秋雨、種植越冬莊稼的農忙時節了。
為了將那些土地及時犁出來,奚政給樞密院放了個假,暫時釋放勞動力,讓士兵們回家幫忙。
事關開春后是否能吃上干旱以來,漢國的第一季糧食,漢國從三歲小兒到奚政這個圣君,都無比重視這次墾犁。
在一切都向著最好的方向發展時,接二連三的問題又出來了,甚至在民間發生了大規模的械斗。
各地縣官根本壓制不住,最后只得將這些情況上報內閣。
張居正等人在看了這些奏折后,一個個都沉默下來,最后只能送給奚政進行決斷。
奚政在看到這些奏折后,不禁一陣頭大,難怪連內閣之人都感覺棘手。
說到底就是四個字:土地兼并。
大災之年,土地無法種植,這方面的問題還沒有暴露出來。
如今大災過去,到了農事過后,許多農民在拿上自己的農具后,發現自己的土地早已屬于那些世家門閥。
說起來這事還真不怪這些世家門閥,畢竟大災之年,朝廷沒有賑濟。
農民又沒法自食其力,便只能將土地賣給世家門閥,從而換取吃食。
如此一來,土地兼并問題,就不可避免。
土地兼并的矛盾始終會爆發,這一切可能并非來源于地主階級的壓迫,但最終的矛盾必將會指向他們。
畢竟,農民破產,變賣土地,與天災人禍息息相關。
想要不破產,從而走到變賣土地的程度,只能由朝廷出面解決。
之前的大漢,便是沒有及時賑災,導致農民餓殍遍野,最后不得不變賣土地。
這場持續一年半的旱災,加上這些年來與烏桓的人禍,受苦受難的不僅僅是農民,同樣還有一些世家門閥。
但盡管不全然是世家門閥的錯,奚政目前也只能向這些世家門閥開刀,才能解決當前的矛盾。
用奚舟的話來說就是國家要變革,必然要犧牲一個群體的利益。
哪怕這個群體也有許多無辜者,可為了美好的未來,這種犧牲是必要的。
經過老祖的深刻教誨,奚政最終找來了內閣大臣們談話,最終商定一條新的國家政策。
這條政策,既能解決當前的矛盾,也能避免重蹈前人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