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國使者只是一個小插曲,如此著急離開,恐怕是在當晚就和漢國成功簽署了某些協議。
至于協議內容,恐怕也只有商國使者本人,以及漢王和漢國內閣高層知曉。
齊魯使者可不相信,商國使者匆匆而去,又如此神秘,只是明面上那五千匹戰馬貿易那么簡單。
畢竟除了那些戰馬,還有一些大箱子,看上去沉甸甸的。
這里邊總不能裝的是鹽鐵糧食之類,畢竟漢國目前缺的就是這些東西。
想到此番前來戰馬沒有買到,卻買了一大堆軍械,那些箱子中的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暗中在震驚漢國竟有如此之多的軍械之余,齊魯二使也在猜測漢國隱藏的實力。
因為在虎豹騎出現那一刻,他們發現這支重騎全副武裝,一看就是剛剛打造出來的嶄新盔甲。
“許是漢國接連大勝,所獲得的繳獲太多,自己用不上罷。”
姜或隱隱覺得事情絕不簡單,但也只能朝這方面去想。
各國都派遣使者前來大漢,最警覺的無非是燕國。
得到消息的燕國,在今日一早便派出了使者,來往漢郡打探消息。
不過漢燕正值交惡,邊境上更是陳兵數萬對峙,燕國這位使者一進入漢郡,就顯得扭扭捏捏。
以至于天未亮就出發的使團,一直到正午時才到達。
此人名叫楊適,說起來還是燕國宰相楊清平的親侄。
此番被派往漢國,無非是一次鍍金行為。
當楊適一進入漢國國都,聽聞是燕國使者,一些百姓便圍了上去,都叫嚷著滾出去。
這番動靜,更是引來了剛剛被遷到京城的李家人(遼國)。
李成棟的兒子李光直接帶著李家子弟,將燕國使者直接圍在了朱雀大街上。
并由其領頭,更多的漢國學士和百姓也參與進來,不讓楊適進入王宮。
楊適雖然對這趟漢國之行有些消極,但也是血氣方剛,否則也不會在兩國關系緊張的時候接下任務了。
被一大群漢人圍著,楊適也不慌張,直接冷聲道:“漢國難道都是一群刁民不成?”
周邊的漢民瞬間不樂意了,李光趁這機會,沉聲道:“燕王肖明悖離天道,竟在漁陽之會上做出禽獸之事,天下人當共誅之!”
一個文學院的學士也是嘲諷道:“如此風口浪尖,燕國還假惺惺地派你來我大漢,莫不是想要下戰書不成?”
楊適沒有理會學士的話,而是將目光移向有些熟悉的李光,仔細打量了一番,將之認了出來。
他冷笑一聲,語氣鄙夷:“我道是誰,原來是遼國的亡國奴,怎么?你們做人懼怕我大燕,如今做了狗傍上漢國,便以為能在我大燕面前狂吠了不成?”
楊光面色一沉:“便是做漢國的狗,也比做那山野禽獸要強,肖明所為,我李家之人,及遼地之民,與肖家當不共戴天!”
說完,他便走到車駕面前,雙手長開,拍了拍胸脯。
“今日燕狗要想過此路,便先從我李光身上碾過去!”
“對,算上我一個!”
“燕狗要么滾蛋,在戰場上見真章,要么就從我們李家人身上碾過去!”
有了李家的帶頭,其他漢國國民也是指指點點。
“漁陽之會后,誰還敢相信燕國人?”
“在這個時候派使者來我大漢,鬼知道是不是想行刺我圣君?”
“不錯,當日若非呂將軍神勇過人,恐怕連圣君也著了肖明的道!”
“嘿……圣君有上天眷顧,燕國宵小之輩豈能輕害?”
一文學士走上前來,加入李家人的隊伍,亦是拍了拍胸脯。
“你等燕人,便只會做那茍且之事?今日不從我等身上軋過去,便是燕人沒種!”
楊適面色陰沉得能擰出水來,他有想過此行漢國并不順利。
一路扭捏,便是在想著如何應對漢國的羞辱。
不曾想到,第一關便如此之難。
遠處,不知有多少漢國官宣在冷冷地看著這邊,等待著他的選擇。
要么只能知難而退,灰溜溜地回燕國。
要么,就真的就這么軋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