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若是真的軋過去了,自己這幫人,也就別想活著回去了。
此番前來的任務,無非是打探他國使者的口實。
就在楊適進退兩難之際,一道雄渾的聲音響起。
“這不是楊兄么?令尊身體可好?”
楊適尋聲望去,卻是一身戎裝,每月回樞密院行履行公事的李珅。
他先是一喜,隨之一愣,最后眉頭緊鎖,冷冽道:“李珅,虧我楊某還把你當做楷模,卻不曾想你竟敢叛國。”
李珅聞言,臉色一陣不自然后,惱怒道:“我李珅什么人,別人不知曉,難道你楊適不知道?”
他慘然一笑:“燕國什么樣子,你作為楊家子弟比我更清楚,如何能實現我李珅的畢生抱負?”
楊適冷然道:“這難道就是你叛國的理由?”
李珅嘆了口氣:“我這是叛國?投效大漢,如何能說是叛國?更何況,我李珅走到今天這一步,與令尊和令叔脫不開關系!”
楊適呵斥道:“叛國便是叛國,哪來那么多理由?”
李珅突然哈哈一笑,指著自己道:“我李珅之理想,以及所行之事,天下皆知,若要叛國,尋求高位,當年在齊魯時有的是機會。”
“回到燕大燕,漁陽、燕郡,如今匪患盡除,我李珅問心無愧。”
“為燕國練出數萬強兵,不論如何,我李珅也無愧于大燕。”
“可是,就在漁陽之會前,令尊和令叔,以及王上找到我,讓我帶著軍中精銳,立下軍令狀,化為死士,刺殺漢王!”
“若不成,便自行了斷!”
“到現在,我們的家人,還在燕王的掌控之中,以此為威脅!”
“不少兄弟的家人,已經遭受迫害!”
話音一落,現場一片嘩然。
就連楊適,也是瞠目結舌,一臉的不可置信。
“燕國的世家門閥,以及肖家,自詡名聲,卻在漁陽之會,做出這么多禽獸之事?”
“為了害我大漢圣君,這燕國可真是不擇手段,連自己人都不放過!”
“燕國自詡注重聲明,卻不曾想,從國君到大臣,皆是一幫沐猴而冠之輩!”
李珅的話,讓漁陽之會,燕國那最后的遮羞布也被扯了下來!
其目的,本來就是為了謀殺他國國君!
李光憤然道:“諸位也聽到了,我父親帶回來的話一分不假,我王李顯,便是不堪逼迫,最后才自刎的。”
“而今日李將軍所言看來,就算我王不自刎,那燕王也定然會下死手!”
“這漁陽之會,完全就是燕國針對三國,想要一網打盡的圈套,且蓄謀已久!”
這等事,在數十年間確實時常發生。
但近些年來,由于各國穩定,已不是死一個國君便能解決的事。
所以,這種事已經鮮少發生。
通常在重大動亂后,趨于穩定時,便是崩壞的禮儀秩序開始逐漸重新建立的時候。
而現在,正是天下禮儀秩序重新建立之時,這燕國竟然在這風頭,行此等惡心之事!
楊適張了張嘴,有些不信:“我王……我二叔和爺爺,怎會行這等伎倆?”
那句“沐猴而冠”,直接詮釋了燕國上下君臣此次行為。
一個一向以道德為標榜,注重名聲的國家,卻做出這種事來,不是沐猴而冠又是什么?
李珅也不再多言:“楊兄,我還是勸你回去,燕國外漁陽之會所行之事,天理難容,莫說是漢燕之間,便是遼地之民也無法原諒。”
“這天怒人怨之事,并不是國家利益那么簡單了,我不知你來漢國有何目的,不過可以想象的事,即便你去了王宮,也沒有人會理你。”
“還是趁早回去,備戰吧。”
此言一出,無不透露了一個消息,漢國已與燕國不死不休,近來必有一戰!
一切外交手段,再也無法改變的事實!
本書首發來自
,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