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燕之間的交戰,僅僅持續了不過半月的時間,便以漢國的勝利告終。
當漢軍攻入薊縣時,從此之后,這世上再無燕國。
而大漢,已經算是徹底控制了咸州關內的所有地區,成為一州之國。
不過一州之地聽起來很大,但咸州貧瘠,總人口也不過只有不到一百五十萬。
這點人口莫說是與周商相比,就是與齊魯這樣的邊緣國家比起來,依舊不夠看。
肖明在與世家門閥的斗爭中,最終兩敗俱傷,倒也算是給漢國省去了麻煩。
那唐松在悲戚之間,對楊家更是恨上加恨。
在聽聞自己的兄長和肖明不知所終后,唐松突然覺得,自己在這世上再無牽掛。
在李珅的勸說下,他終于還是投了漢國。
在俘虜了燕國的軍隊后,奚政令岳飛迅速將這些士兵進行打亂改編,并迅速配備太院和安插錦衣衛。
此戰結束,漢國竟然以最小的代價,便滅了燕國。
岳飛迅速對俘虜進行打亂改編,挑選出其中四萬精銳,將大漢的第一軍補充滿。
并且趁著時間,將各鎮兵馬的軍號,統一再度改革。
岳飛作為大將軍,不再享有本部兵馬,岳家軍的軍號取消,改為殄夷一鎮,并單獨成立殄夷師軍。
殄夷軍全部為俱甲步兵,共分五鎮,為大漢第二軍,由李珅統領。
其轄下,為本部殄夷一鎮,楊再興為殄夷二鎮,剩下三鎮則有待成立。
第一軍,將以重裝步兵為主,以龍門為軍號,以薛禮為將軍。
龍門軍全部為盾、弓弩、長槊為主的重步兵種,主要以野戰軍陣為主。
其以李成棟,提拔起來的錦衣衛周亓、犰布、張玄四人,為龍門二到五鎮的主將。
第三軍,則是以霍去病為將軍的蕩胡軍,主要是以冠軍騎的配備標準為主。
除蕩胡一鎮外,由李元、李沐、嚴炎、陳升為后續四鎮主將。
大漢第四軍,便是鐵幕軍,依然由王合為將軍。
前三鎮為戰車,后兩鎮也是車弩,后續四鎮分別由王夙、劉軒、齊天鳳和江明為主將。
第五軍以呂布的虎豹騎為中心,打造成虎豹俱甲騎兵,目前只有呂布和唐松兩鎮兵馬。
楊再興的陷陣營,也將會被打造成大漢第六軍,為攻城重步。
但目前由于暫時沒有攻城的需要,暫時只有楊再興自己的一鎮兵馬。
這一番整軍,讓大漢的兵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十萬大軍,其中除了殄夷軍、虎豹軍、陷陣軍外。
第一、三、四軍皆為滿編,為大漢目前的主力部隊。
每次作戰,由岳飛親自坐鎮,聯合諸多兵馬為集團軍,協同作戰。
同時若有多面戰場,需要各軍協同作戰之時,樞密院也可以從各軍將軍中,任命一個臨時最高指揮。
之所以如此緊急地改編軍隊,并讓各大軍工廠加班加點地生產裝備,進行迅速換裝。
其原因無非是契丹趁著漢燕之戰,聯合扶余,一同將遼地兩郡,全部攻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