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陽光很溫和,聚陽里外,大片郁郁蔥蔥的麥苗隨風搖曳,清風伴送著陣陣青草香,越過墻桓,吹入里中。
“俺家勉強還餓不死人,不想賣地。”
“俺只賣兩畝,熬過這兩三個月就成。”
“若非公子出的價高,俺是一畝都不想賣……”
看著一臉不情愿的眾人,張默一咬牙,伸出兩根手指,“雙倍,雙倍價格,你們把地都賣給我,賣完地還能去別處再買回來,白白賺一倍價,絕對不吃虧。”
圍在老槐樹下的聚陽里民眾又開始嘀嘀咕咕起來。
“雙倍啊,那賣過地還能余一半錢?”一漢子道。
“那我家就有錢買冬被,今年冬天不怕冷了!”一個婦人瞇著眼笑了起來。
“俺阿母的病也有錢治了!”一個小伙雙眼蹭亮道。
眾人情緒高昂起來,開始盤算著多出的一倍錢要怎么花,張默心里緩緩舒了一口氣,兩倍已經是她能承受的極限了。
她掏出一沓布帛和一副筆墨,坐到老槐樹下的石頭上,“想賣的回去取了地契過來立契書,一手按手印一手領錢,絕不虧欠。”
“我這就去取……”一體格強壯的漢子擠出人群,就要往家里跑去。
“牛大,你站住!”
胡子花白的老里長走進人群,來到槐樹下,拐杖在樹干上用力敲了敲,提醒道:“你等可想好了,這附近都是荒地、土坡,你們賣了地要去何處買回來?”
老里長頓了頓,繼續道:“隔壁淮鄉里附近是有良田,然走過去得小半日時間,這一個來回一日就過去了,如何耕作?再者,你們想買,淮鄉里就肯賣?把這里的地賣了,明年等著喝西北風?”
激情高昂的民眾一下冷靜下來,可不是,家在這里,地在遠處,每日時間光花在走路上了,委實不方便,除非把家都搬過去,那還得另起房子,賣地的錢全加起來都不夠再起一座房。
“這不能賣啊……不賣了!”
“俺也不賣了!”
“等等……咱們再商量商量……還可以再商量的……等等……”
眼見前一刻還想賣地的民眾四散而去,張默急眼了。
老里長拐杖又敲了敲,疑惑道,“晉陽城外土地多得是,公子為何非要買聚陽里的地?甚至不惜出雙倍價格?”
為何?自然是因為這下面有礦。
前幾日,她循著記憶走遍太原郡,尋到兩處適合露天開采的煤礦,一處在荒野,離城池極遠,交通十分不便。
這時代運輸只能靠牲畜,牲畜要吃喝、要休息、會生病,遠途長時間運輸成本太高,而且還要修路,她簡單估算過,委實不太劃算。
還有一處便是在這聚陽里外頭,離晉陽很近。這處除了聚陽里和旁邊數百畝良田,四周多為荒地,她根據附近山川河流判斷,這礦一大半位置都在良田下。
這一處即便按雙倍地價買下良田,成本還是比第一處低許多,可現在問題是聚陽里百姓不肯賣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