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蘭吉離去之后,李德就再沒有耽擱,第二天就帶著眾人趕赴奧特蘭克。
因為這次人比較多,除了李德和幾名親衛、達索漢帶領的十三名圣騎士,還有洛丹倫派出去的傳令官。
傳令官身上帶著的,就是聯盟各國領袖一齊簽發的委任狀。只有在委任狀到了奧特蘭克,并且當眾宣讀之后,洛薩才真正算名正言順的接管了奧特蘭克。
因為人員復雜,這次再去奧特蘭克,就不能像上次直接穿越洛丹米爾湖,那樣未免太不正式。
走官方路線去奧特蘭克的話,正常是有兩條路線的。
一條路是走陸路,經過東威爾德地區的安多哈爾向南走,進入奧特蘭克山脈;還有一條就是走水路,從洛丹倫港商船,繞過大陸北方到達希爾斯布萊德丘陵的南海鎮下船,再從南海鎮北上奧特蘭克。
水路相對來說要繁瑣的多,所以李德他們選擇走陸路,其實這樣走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次去奧特蘭克,托爾貝恩也會與他們同行一段路。
到達奧特蘭克后,托爾貝恩會繼續南下到達希爾斯布萊德丘陵,再向西行進穿過索拉丁之墻,就進入了阿拉希高地境內,那里就是激流堡的領土。
奧特蘭克問題已經解決,各國領袖也相繼回到自己國家處理政務,格雷邁恩走的是提瑞斯法西邊銀松森林的那條路;安東尼達斯大主教更方便,從洛丹倫到達拉然,有直接連通的傳送門。
相比之下,也就只有托爾貝恩要走的路麻煩一些。
“明明直線距離就這么近,卻非要走這么多冤枉路。”
李德現在是真的能理解激流堡,為什歷代君主都想要拿下奧特蘭克。因為東西方交流實在是不便利,他們太需要一個便于交流的旱碼頭了。
果然李德的話立刻就得到了托爾貝恩的共鳴,忍不住抱怨說到。
“你們走的前半段路還算是好的,我接下來自己要走的后半段路,還要再過一條塔倫米爾河。
阿拉希高地其實很肥沃,但就是交通太差。向南是大沼澤,向北是連綿的群山,向東則是禁忌之海。
如果想要搞貿易,就只能和西邊做生意。可就是和西邊做生意,路也很不好走。”
自戰爭結束以來,李德帶給聯盟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庫爾提拉斯那海量的棉紡線,來自于李德的領地,現在幾乎是半公開的秘密了。
在托爾貝恩的眼中,李德早就擁有了能與他平等交流的資格,他主動和李德說這些,也就是想看看,精通貿易之道的李德能否給他出些好主意。
李德倒是也不藏著掖著。
“您想要改善激流堡的的現狀,解決交通問題必須是放在首位的。當然就算是加強交通設施,激流堡的地理環境,也不適合頻繁的小商品貿易。
貿易越頻繁,運輸成本也就會越高。壓力運輸成本的最好辦法,就是減少交易頻次,增大單次交易量。單次交易量越大宗,運輸成本也就會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