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許久,楊文成從觀外而歸,見徐根奮發讀書,很是欣慰,心想時候也差不多了,于是上前笑道:“乖徒兒,這書也看了半年,時候差不多了,為師便考你幾個問題,看看你這半年來的成果。”徐根心中一喜,心想師父這是要傳自己道術了,待日后自己學有所成,也有除惡報仇的機會,于是忙道:“師父博學多才,您老人家要考的問題,徒兒定當不知,還望師父您高抬貴嘴,揀易而問。”楊文成聞得這幾句話入耳,甚覺受用,于是說道:“那是當然,我且問你,列子共有多少字數?”徐根一聽之下,當即愣住,吞吞吐吐道:“《列子》……共三余萬言……”楊文成道:“錯!列子便只有兩字,列與子二字。我再問你,一本《道德經》共多少字數?”徐根立即答道:“道德經便只三字……”話還未盡,楊文成打斷道:“錯
(本章未完,請翻頁)
了!《道德經》五千余言,怎就只有三字?你這半年卻是怎么看書?”隨即嘆道:“罷了!你隨我來。”徐根跟在其后,怒氣沖沖道:“好不講理!”
師徒二人來到經閣楊文成常坐之處,楊文成盤膝坐于地,說道:“你也坐下。”徐根依言坐下,楊文成道:“中華武學與道術,你入觀前知曉多少?”徐根道:“僅有所耳聞。”楊文成點了點頭道:“天下道派,半數習武,半數練術,大道萬千,殊途同歸,無論武與術,終離不開這個所謂的‘道’,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這半年里,你于道的感悟能有多少,我也不多問。天下萬物,離不開陰陽,習武,鋤強扶弱,鋤的是陽人,練術,驅邪捉鬼,驅的是陰鬼。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色相和,前后相隨,故有善便有惡,習武練術,要能辯善惡,鋤惡人,驅邪鬼。”徐根聽到此處,心生疑惑,問道:“那么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任自發展,這又是為何?”楊文成道:“道所施為,不恃望其報也,功成事就,退避不居其位,福德常在,不去其身。你我也是眾生的一員,為何不能行善呢?銼銳解紛,和光同塵,不揚己美,不爭功名,似存非存即可。”
徐根腦海之中似乎閃過許多念頭,卻又捕捉不到。忽然,楊文成將腳下瓷磚掀開,徐根一愣,原來這經閣之下另有洞天。楊文成邁步下去,說道:“隨我下來。”
二人順著石階下行,來到了一處幽暗石室,石質書架上仍是書籍似海,楊文成遞了一盞燈過來,徐根接過,楊文成道:“野鶴觀中武學、道術、陣法、內功書籍盡居于此,你隨意翻閱,不懂之處再來問我。”隨后便順著石階而上。徐根正自驚訝:“怪不得半年來我卻沒見著一本道術秘籍,原來盡藏于此。”
徐根提著油燈游走于書海,愈看愈是心驚,隨意看了幾本書名,時不時取一本翻開數頁。書架上有《青陽派七式六十三招路轉峰回劍》翻開看了看,這一套路轉峰回劍共有七式,挑、撥、點、刺、劈、砍、卸,一式九招,共六十三招,青陽派人常以此劍招險中求勝,歷代先人耗盡心血將其不斷完善,因其有峰回路轉之勢,故取名七式六十三招路轉峰回劍。以及《玄清觀降魔開山印》,其印決威力無窮,于僵尸鬼怪有開山之力,擊人卻是無效。另還有《茅山道術選集》、《茅山陣法集》、《茅山幽冥三箭詳解》、《龍虎山道術集》、《龍虎山符篆選集》、《全真丹道訣》、《乾一道術選集》、《乾一絕學——鬼神驚》、《玄門五術——山》、《玄門五術——醫》、《玄門五術—命》、《玄門五術——相》、《玄門五術——卜》諸如此般。
徐根甚覺奇怪,何以觀內卻有這許多別派秘籍?況且聽聞道術不得傳承修煉也是無用,武學也就罷了,這許多道術卻能否練得?
又行一陣,見書名之上盡有野鶴觀名諱《野鶴觀乘鶴印》、《野鶴觀野鶴劍訣》、《野鶴觀十三路野鶴劍法》書如汪洋,難尋盡頭。
徐根真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瞧了許久,卻沒取下一本細看。徐根歡天喜地的尋到了楊文成,說道:“師父,我看了許久,卻不知從何起學。”楊文成道:“無論武與術,皆以內功為根基,該當由內自外,由淺至深才是。”徐根又問道:“觀內為何有許多別派秘籍?”楊文成奇道:“有便有了,又有甚么奇怪?你不愿學別派法術,我卻也沒逼你,你不愛學便不學。”徐根道:“可我聽說修煉法術需得有傳承才行……”話未畢,楊文成道:“你若不想學便可以不學,隨你的便。”說著,又全神傾于書中。
徐根更覺奇怪,怎的師父卻甚么也不說?不過心奇歸心奇,書卻不可不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