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不動神色的出現在了李世民的旁邊,因為彭文所使用了隱匿之法,所以李世民還在旁若無人的批改著奏折。
彭文看著李世民的長相,心里是暗暗稱奇,
關于李世民長相還有一個故事,就是有一天,李淵大擺宮廷廣宴,邀請群臣出席。
在大臣中,有一人名叫溫彥博,談吐不凡,氣質絕佳,是一個著名的美男子。
當時的李世民還不是皇帝還是秦王,入殿的時候,立即吸引了所有目光,因為李世民長得也是一等一的美男子,并不遜色于溫彥博,李淵對于李世民的長相也頗為得意,于是說道:“吾兒世民和溫彥博的相貌相比怎么樣?”
可以由此可見,李世民長相上佳,風度不凡,否則李淵也不會沾沾自喜,拿兒子跟美男子溫彥博打比。
而且在《舊唐書·肅宗本紀》中也記載有一則軼事:左丞相張說退謂學士孫逖、韋述曰:“嘗見太宗寫真圖,忠王英姿穎發,儀表非常,雅類圣祖,此社稷之福也。”
左丞相張說在謁見以后,對學士孫逖、韋述說:“我曾見過太宗寫真的畫像。忠王雄姿英俊,儀表非凡,很像圣祖李世民,這是國家福分啊!”
李世民的長相特點,除了俊帥之外,還非常威武。
就連大詩人杜甫也曾贊嘆過李世民的形象,說:“中有美少年,虬須十八九。秦王時在坐,真氣驚戶牖”,又曾在《八哀詩·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琎》寫到:“虬須似太宗,色映塞外春。”從這些詩句,我們可以窺見,李世民長著一臉蜷曲的胡須。
長著胡須的美男子,憂郁的眼神,現在的李世民還是一個大叔,這要是放在現代,簡直少女通殺啊!
既然提到了李世民,那就不得不提到李世民一手開創的貞觀之治了!
“貞觀”是唐太宗李世民年號,其詞出自《易·系辭下》中“天地之道,貞觀者也。”這句話,意思是以正道示人。
在唐初的時候,由于隋煬帝楊廣造成的大亂,隋朝留下了破壞嚴重、民生凋敝的局面。北周“留給”隋朝的人口有690萬戶(根據學者岑仲勉、楊志久等人的考證),而且沒有大的戰亂,而隋煬帝造成天下大亂,人口銳減,隋朝“留給”唐朝戶口僅有200余萬戶(按《通典》記載杜正倫奏,經隋煬帝的消耗以及造成的大亂,到了唐初武德年間僅200余萬戶),以及內外眾多強敵、破壞空前嚴重的爛攤子。李淵、李世民統一中原與南方,為貞觀之治創造了條件。
唐太宗即位之后,因為親眼目睹大隋的興亡,農民戰爭瓦解隋朝的過程,所以對李世民內心觸動的很大,也認識到了農民階級對君主專制統治穩定的重要性,所以常用隋煬帝作為反面教材,來警誡自己及下屬。
要吸取隋亡教訓,并糾正前朝之弊端,調整統治政策,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休養生息,以緩和階級矛盾,穩定社會秩序,好恢復經濟。
同時,唐朝的強盛不僅體現在財力豐盈和軍力強大,在文化方面也不遑多讓。唐詩、古文、傳奇等各種題材不斷推陳出新,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韓愈、杜牧、李商隱等詩壇文壇巨擘層出不窮,成果斐然。
但是這樣還有人黑李世民,有人說李世民進行玄武門之變,囚父殺兄導致后世君主一直效仿李世民,這無法反駁。
但是最可惡的是說夸楊貶李,說李世民還不如楊廣,楊廣才是圣君云云之類的。
而楊廣最受爭議的當屬運河了!
楊廣開鑿運河的艱巨工程對勞動人民卻是一場災難。
隋煬帝強征幾百萬民工修筑運河,嚴重地破壞了生產,使成千上萬的民工慘死在運河工地上。
晚唐文人韓偓所寫的《開河記》中詳細的描寫了修河民工的悲慘生活。
文中寫道,隋煬帝派遣了酷吏麻叔謀主管修河,強制天下15歲以上的丁男都要服役,共征發了360萬人。同時又從五家抽一人,或老,或少,或女子,擔負供應民工的伙食炊事。隋煬帝還派出了五萬名彪形大漢,各執刑杖,作為督促民工勞動的監工。
因為勞動負擔很重,監工督責太急,動不動就用棍棒毒打,所以不到一年,360萬民工死者高達25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