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勁第一個想到的是向家兄弟。
沒辦法,香江娛樂文里,這兩兄弟向來是大反派。
而且這兩兄弟的各種手段也是老辣無比。
這次自己的事情根本看不到被人搞的苗頭。
如果說真有人搞,恐怕只有他們了。
不過,當何勁仔細一想,又覺得不太可能。
他認為向家兄弟在當前這個節骨眼不太可能會搞自己。
那兩兄弟自從上半年周星馳與之解約自立門戶,王晶在下半年也脫離他們以后,他們公司便大不如前,現在兩兄弟正焦頭爛額的準備進軍澳門博彩業,哪有心情搞自己。
另外,還有一點原因是何勁剔除他們的重要原因。
那就是自己與這兩兄弟基本是合作多與恩怨。
現在正在上映的速度與激情三就有中國星的投資。
他們現在搞自己,那就是搞速度三,速度三的票房數據低,對他們可沒有好處。
去除了向家兄弟,何勁將目光放在了唱片公司上面。
目前的香江的巨頭唱片公司分別是寶麗金、華納,bg、華星。
其中,寶麗金不可能,不說張學友就是寶麗金的人,他不可能搞自己人,單單是何勁在北美以及歐洲的唱片約在他們手上,他們就不太可能搞何勁。
bg,雖然bg是香江四大唱片之一,但這家唱片公司在香江一直很低調。
他們就是那種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公司。
而且何勁與b根本沒有任何沖突以及利益往來,所以說他搞何勁,他一點都不信。
所以,最后,何勁將目光放在了華納唱片以及嘉禾電影上。
華納唱片的話與華星唱片的恩怨情仇很多,不管是歌手的爭奪還是獎項的競爭,以及市場的爭奪,兩方都有很大沖突。
并且,華星旗下的vcd公司與索尼在亞洲市場爭奪vcd市場的競爭也是非常激烈,說他們搞自己,可能性很大。
至于嘉禾。
作為當前香江最大的影視公司,他是目前華仁影視的對手。
兩方不管是票房的爭奪,還是各種電影拍攝的演員爭奪都非常多。
而且,華仁近兩年發展迅速,連續幾年的香江本土票房排行榜前十都有好幾席是華仁制作。
就像當年嘉禾面對邵氏這個模式老舊的惡龍一樣,現在的情況與當年很像。
當年邵氏的大廠經營方式老舊,不僅給旗下的演員工資低,就連導演創作人的利益都非常少。
嘉禾在這種情況下看準機會,以衛星式經營理念擊潰了邵氏。
所謂衛星式經營理念其實就是放權給旗下導演、小公司,由嘉禾投資并發行,旗下導演以及小公司則負責制作,如此一來,創作者不僅能以最大自由度創作拍攝電影,還能擁有電影的票房分成,利潤成倍版上升。
這種經營模式的代表公司便是成龍、洪金寶等人的公司
成龍、洪金寶等人的公司就像是一顆顆衛星一樣環衛中嘉禾這顆地球運行。
所以這種模式叫衛星式經營模式。
嘉禾憑借著這種先進的理念成功擊潰邵氏,成為了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香江最大的影視公司。
八十年代中后期,這種模式直接造就了圍繞著嘉禾、金公主、德寶三條院線成立的無數公司。
新藝城、永盛等等公司便是這種模式下的產物。
不過,由于這種院線制營銷模式于80年代后期發生的變化,香港電影工業的生態環境也因此有了根本轉變,從而對香港電影工業快速發展的勢頭也出現了遏制。
首先是「新藝城」的解體影響了香港電影工業的格局。
「新藝城」發展到后期,越來越向「邵氏兄弟」輝煌時期的大廠體制轉變,除擁有片廠外,還有配音間、唱片公司等,員工人數超過百人,每年維持基本開銷更是需要10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