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劉備在夏口,聞聽曹操退兵,不由大喜過望,不多時又接到了孫權要求會面的書信,劉備于是匯聚眾文武商議道:“今曹操退兵,孫權又馳書來招,我軍日后該如何行動?”
關羽道:“不如由我率領全軍,沿漢水直取襄陽。只要拿下了襄陽,便能將曹軍全部困在漢水以南,一舉殲滅。”
張飛聞言鼓噪道:“二哥之言深合我心!我愿為前部,當先破敵。”
劉備喝道:“你們稍安勿躁,且先聽諸位先生之意如何?”
張飛道:“什么鳥先生!徐庶因老母被曹操抓去,離開大哥投奔了曹操,這倒還罷了,算是個孝子!可他諸葛亮身為軍師,去了江東,卻是一去不返,是死是活全無消息,這是什么道理?”
劉備聞言,嘆了口氣,皺眉不語。旁邊尹籍道:“前些時日,周瑜派人來此,說是孔明與子敬未得軍令,擅自去曹營挑戰,被曹操擊敗。孔明與子敬都不見了蹤影。我想二人若是被曹操擒獲,必定會露出些風聲,如今卻半點消息也無,說明他們并未遭曹軍殺害。孔明睿智,必能保得性命。我想他不回來,多半是怕誤了周瑜軍令,被周瑜借故殺害,致使孫劉兩軍不睦,故而先暫時躲了起來。主公勿憂,過些時日,待局勢有變,孔明必會回到主公身邊。”
劉備嘆道:“我得孔明,如魚得水也!今孔明不知所蹤,我心下彷惶不安,只盼其早歸。”
張飛聞言,道:“必是周瑜小兒,嫉妒軍師才學,設計暗害,才使得軍師不敢回來。惹急了我,率軍滅了周瑜,看他還敢嫉賢妒能否?”
劉備喝道:“三弟慎言!如今兩家結盟,共抗曹操,豈可妄動刀兵?”
說著,劉備轉頭對下首坐著的一個白眉文士道:“季常先生以為我軍眼下該如何行止?”
那白眉文士正是馬良,自從曹操占據荊州后,馬氏全家潛逃,來到江夏投奔了劉備,被劉備奉為上賓。此時聞聽劉備發問,于是道:“今曹軍雖敗,但騎步軍主力猶存,實力依然強大,非我能敵。周瑜水戰得勝,下一步必定會覬覦荊州土地,曹、孫之間仍有大戰。江東基業穩固,水軍又精銳無比,實力也在我之上,此時不可與之交惡,當全力維系兩家同盟,為此吃些虧也是值得的。我軍目前偏安江夏半壁之地,難以舒展。當趁周瑜進取荊州之時,隨同進攻。荊襄士民之心,皆在我軍,只要主公到了荊襄,豎起大旗,前來投奔之人必如過江之鯽,踴躍而來。且我聽說赤壁大戰之時,荊州兵大半逃散,若主公能將這些散兵招聚起來,反掌之間便能得數萬精銳,那時便有足夠的實力與周瑜分庭抗禮了。誠能如此,荊州日后必歸主公。”
劉備聞言,拊掌大笑道:“先生之言,使我如撥云見日,豁然開朗。只是我軍在江夏,只控制了漢水。長江一帶全是周瑜的兵馬,如何才能到達南郡,招納降卒?”
馬良笑道:“主公忘了,孫權不是寫來書信,邀請主公會面么?我料此次會面,必會商議進兵之事,說不定周瑜還會設法留下主公。主公可將計就計,留關將軍統領江夏兵馬,主公則自告奮勇率領少量人馬隨周瑜進攻江陵。只要到了江陵,招納了荊州兵,到時候有數萬兵馬在手,周瑜又能把主公怎么樣呢?”
劉備大喜,當即寫了書信回復孫權,約定三日后親往赤壁軍營拜會。
孫權得到劉備書信,頓時大喜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