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賢道:“一將功成萬骨枯,今日我算是見識到了。不過是一場前鋒戰,敵我兩軍就死傷接近兩千,士卒們是真苦啊!”
眾將聞言,盡皆心有戚戚,沉默不言。
劉賢道:“戰死士卒是否已經收斂?傷兵是如何安置的?”
黃忠道:“士卒尸體已經收斂,集中掩埋在營外的土山之上。傷兵都安置在后營休養。”
劉賢點頭,對主薄趙累道:“將戰死士兵的姓名籍貫一一記錄下來,等此戰過后,我要延請工匠,為眾士卒樹碑立傳,親自致祭。”
頓了頓,劉賢又問道:“軍中撫恤的標準是多少?”
趙累道:“我大漢兵制,有衛、戍、役三種,丁壯從軍,乃是義務,立功受賞自是應該,但戰死撫恤卻并無一定規制!若是戰勝,朝廷有賞賜發下,則戰死者或五百錢,或一千錢,或減免其家賦稅,不一而足。若是戰敗,多數時候甚至半點撫恤也無。我軍的撫恤標準,還請將軍自行確定。只是軍中目前并無多少財物,地方賦稅我們也管不著,就算是定下了撫恤,如何有效的施行卻也還是個難題。”
劉賢問道:“一戶人家每年開支多少?”
趙累道:“一家五口,每年吃穿都是自產,這且除外。但鹽、酒、車船錢、看病錢、免役錢等等一切費用算起來,每年當在一千五百錢到三千錢左右。”
劉賢道:“我軍目前有多少財物?”
趙累道:“僅有八萬錢,一百兩黃金,一萬匹葛布。不過將軍兼任南郡南部都尉,理論上江南數縣的防務皆歸將軍掌管,可以征調各縣錢糧。不過江南數縣歷來貧困,且州陵目前也被周瑜奪取。據我估計,各縣府庫之中可調用的財物不過數十萬錢而已。”
劉賢想了想,道:“我等皆是朝廷之兵,撫恤自當由朝廷承擔。此戰之后,我會上表,請免軍中戰死者之家十年賦稅,并每人撫恤一千錢,以告慰戰死者英魂。若是朝廷不允,或是發放的撫恤不足,我會自行籌措財物,補足撫恤所需。”
眾將聞言,盡皆動容。趙累道:“將軍愛兵如此,將軍們必定拼死以報。”
隨后,趙累出帳向眾士卒宣揚劉賢的撫恤政策,眾士卒果然人人欣悅,軍中士氣大振。
是夜,劉賢又親自去傷兵營中探視傷兵,發現傷兵營中衛生條件極差,醫護人員奇缺,不由心中惱怒。當即將軍中十八歲以下士卒共計一百余人全部選出,成立了醫護營,專職照顧傷兵。同時派人從后方孱陵、作唐以及南郡江南之地的夷道、佷山等城池征用醫者,入營為傷者醫治,并培訓醫護營士兵外傷處理之法。
劉賢又連夜寫了份軍中衛生條例,規定了定期洗澡、曬被子、喝熱水、生病隔離等諸般事項,命令軍中立即實行。
這一系列行動使一種傷兵十分感動,其余未受傷的士兵聽說之后,也盡皆誠服,軍心漸漸得到了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