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益陽攻防戰就打了一月有余,時間不知不覺到了建安十五年四月。
這一月以來,劉賢連續五次向中原派出信使求援,然而卻都如石沉大海,了無音信。這日,劉賢正巡視城防,忽聽巡哨軍來報:“捉住一人,極像奸細。但此人卻自稱從中原而來,是將軍的故人。”
劉賢聞言,急令將人帶上來。不多時,巡哨軍將人帶到,劉賢一見,頓時大喜過望,起身迎了上去,道:“子初先生不是回中原去了么?如今南郡、江夏都在孫、劉聯軍手里,你是怎么通過重重哨卡,來到這里的?”
來人正是劉巴,見了劉賢,當即拱手笑道:“你連續向許都發求援文書,一次比一次更急。丞相見形勢不妙,特遣我來荊南看看。我過南郡之時,收買了一些山谷蠻夷,一路翻山越嶺,繞過孫、劉聯軍的哨卡,歷經千辛萬苦,這才到了荊南。”
劉賢急忙道:“丞相可發了援兵?只要丞相從中原出兵進攻南郡,劉備、周瑜必定撤軍回救,如此荊南便可保全了。”
劉巴看著劉賢,淡淡地道:“中原如今也多有不穩,太原賊商曜正聚眾為亂,聲勢浩大,曹丞相已命夏侯淵、徐晃等人討伐,大軍已發,并無余力增援荊州。”
劉賢驚道:“丞相兵多將廣,難道連兩三萬人都抽不出來?”
劉巴嘆了口氣,開誠布公地道:“我與你也沒什么好隱瞞的!你可知丞相今年已有五十五歲,俗語有言:人年五十而不稱夭!他如今心下念著的怕是穩固基業,安排身后之事了。南方江河縱橫,非用水軍不可。丞相雖在汝水、穎水之上訓練水軍,但水軍的訓練絕非一日之功。以我之見,在中原水軍未能訓練精熟,丞相基業未能完全鞏固之前,他都不會南下了。”
劉賢聞言,呆坐在榻上,喃喃地道:“丞相這是要完全放棄荊南了啊!”
沉默了半晌,劉賢又抬頭問劉巴道:“既然丞相已經放棄了荊南,卻又派你來干什么?”
劉巴道:“雖然丞相不派援兵,但仍打算叫荊南各郡自行堅守到底,故而派我來查看荊南四郡是否真心抵抗。”
劉賢冷笑道:“原來子初先生是來做監軍的!”
劉巴道:“非是監軍,只是巡視而已。”
劉賢繼續冷笑道:“既然如此,你想必也看到了,劉備、周瑜攻勢極猛,我怕是堅持不了多久了。你可回復丞相,就說我這個棄子無能,擋不住劉備的進攻。”
劉巴道:“我知你心下不忿!不過你沖我發火沒用。既然丞相放棄了荊南,你也算是盡到自己的職責了。如今中原的援兵是指望不上了,你何不自行設法,保守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