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聞言,深以為然,當即下去準備。如此一來,江東水軍再次求戰,盡皆被吳蘭、雷銅用突冒、火船阻截住,難以近前廝殺,只得退回營寨堅守。
周瑜于是召集眾將商議道:“蜀軍從上游放突冒、火船,我軍求戰不得,該如何破敵?”
眾將都無計可施,忽聞建寧太守董和招聚了一萬蠻兵,以李恢為主將,雍闿、爨習為副將,并夜郎王竹楷,滇王羋同等人,前來巴郡相助嚴顏,目前大軍已至長江南岸,正與嚴顏夾江呼應。
周瑜大驚,沉吟了一陣,忽然問道:“劉賢如今在何處?”
呂蒙道:“他此時正駐扎在幟縣南岸。”
周瑜道:“可速請他進兵,前來抵敵李恢。”
呂蒙遲疑道:“前些時候劉賢來到幟縣,城中守軍閉門不納。后劉賢欲要進攻涪陵,都督也修書阻攔。如今他駐兵幟縣南岸,恐怕不會輕易前來。”
周瑜聞言,氣悶不已,良久才道:“我這就修書一封,許以攻占巴郡之后,分墊江給他,想必他不會拒絕了。”
信使送至幟縣,劉賢看過了信,心下冷笑,面上卻不動聲色地問信使道:“聽說你家都督前些時候又吐血暈倒,不知身體可還好?”
那信使支吾了一下,并不愿答。劉賢見狀,道:“我們兩家份屬同盟,我只是關心周都督的身體情況,并無他意。”
那信使這才道:“都督精神尚好,只是胸中常常氣悶,每日食欲不振,又軍務繁忙,至深夜方息,清晨又起,未有一日安穩。”
劉賢點了點頭,對信使道:“你回去告訴周都督,就說我明日就拔營西進,前去抵敵李恢。”
信使走后,魏延道:“周瑜要我們對付李恢一萬大軍,事成之后才得墊江一縣之地,如此吝嗇,主公何必前去?”
劉賢沉默片刻,這才道:“周瑜如此勞心勞力,已然命不久矣!若不能助他拿下巴郡,待其死后,江東在益州便無法立足,恐怕會就此退回荊州去。到那時,我軍的圖謀便將落空。再幫他這一次,之后便橋歸橋、路歸路,各走各的道吧。”
于是劉賢領兵西進,趕到長壽鄉地界,只見大江面上,嚴顏領兵在北,李恢領兵在南,無數船只遮蔽江面,連通南北,聲勢浩大。而周瑜率領陸軍在江北與嚴顏對峙,甘寧、周泰率領水軍在江岸扎營,水陸連接,旗幡蔽日,聲勢也不遑多讓。
劉賢看了看雙方形勢,這才領兵在南岸險要之處也扎下了營壘,隨后寫信給周瑜,告知自己到來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