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聞言大為心動,思索了一陣,道:“只是我家都督靈柩在此,我必要送他返回江東安葬方可。否則,不但是我,便連江東軍全體將士也不會安心。”
李恢笑道:“這有何難?我這就去劉備營中走一遭,想那劉備一向標榜仁義,想必向他討一條路,送周都督靈柩返鄉必不困難。”
魯肅聞言,沉默良久,道:“此事先且不急,容我與眾將商議之后再決定是否向劉備借道。”
當下魯肅請李恢暫往客房休息,隨后召集眾將商議道:“公瑾棺槨已然裝殮妥當,遷延日久,不能下葬,甚為不妥。今日有劉賢軍中長史李恢到來,他愿意去向劉備討一條路,好送公瑾棺槨回江東安葬。不知諸將意下如何?”
甘寧聞言,高聲叫道:“這是什么道理?周都督之死與劉備干系頗深,都督要回江東安葬,我們全軍將士自能奮勇殺出一條路來,送都督靈柩回鄉,豈可低聲下氣,去祈求劉備!”
旁邊闞澤也道:“周都督是何等高傲之人!在世之日,劉備、劉賢都只能避其鋒芒!都督一生高傲,若知死后尚要向敵人求路,九泉之下如何能夠安心?”
魯肅道:“然則我軍如今被困與朐肕,何時才能打出巴東,送公瑾靈柩返鄉?”
闞澤道:“我想都督若還能開口說話,必定寧愿埋骨異鄉,也不愿向劉備低頭。”
魯肅聞言,喟然嘆道:“此言有理!我等無能,既不能送公瑾風風光光地回鄉安葬,卻也不能再讓他死后受辱于劉備。我意已決,公瑾棺槨暫時停在軍中。等到我們取了西川,建功立業之后,再揚眉吐氣地送公瑾靈柩返鄉。”
闞澤聞言訝道:“此言何意?”
魯肅道:“昨夜我夜宿公瑾靈堂,公瑾曾托夢于我,他雖口不曾眼,卻久久凝視西方。我想公瑾必是知道我們受阻于巴東,無法東下,故而指點我們回軍向西去取成_都。倘若能拿下成_都,全取巴蜀,到那時我等便可風風光光地送公瑾回江東了。”
眾將聞言,相互看了看,都道:“既然是大都督托夢,我等自無異議。只是劉備之軍尚在城外,我等如何才能揮兵向西?”
魯肅道:“可請劉賢長史李恢前往劉備軍中說和。料想劉備大軍征戰一年,從無停息之時,必定也疲累不堪,急需休整。我們提出暫時休戰,他必會答應。”
當下魯肅請李恢為使,往見劉備。
李恢欣然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