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曹軍來到樊城以北,便即迅速下船,其中的渡船、躉船等征集而來的民用船只迅速返回,而木筏、輕舟等臨時船筏則任由其順江飄下。呂介、胡濟水軍被這些小船阻住,來不及沖上去攻擊敵軍。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近萬曹軍援兵迅速上了岸,進駐樊城去了。
樊城、襄陽守軍見來了援兵,一時盡皆士氣大振。
劉賢心下暗叫可惜,當下急忙寫了書信,將曹軍援兵大舉到來的消息告知龐統,請他小心在意,謹防曹軍偷襲。
次日傍晚,劉賢派往南陽等地的斥候才將消息送到,原來曹操撤軍到了淮北,分孫觀、尹禮領兵一萬回鎮青徐,留臧霸之軍隨行聽用。及至趕到汝南,便命于禁、臧霸、樂進各領一萬兵馬南下增援襄陽。臧霸諫言道:“大軍征戰淮南方歸,士卒疲憊,長途行軍去救襄樊,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也!”
曹操聞言,眼中精光一閃,沉吟道:“以你之見,又該如何?”
臧霸道:“可速傳令宛城官吏在淯水(即白河)之上征集船只,趕造木筏、小舟,等我軍到達淯水,便可乘船一日千里,瞬息之間到達樊城。如此神兵天降,免去士卒十數日奔波之苦,必可震懾敵軍,大漲我軍士氣。”
曹操聞言大喜,起身對臧霸道:“將軍此策,使我軍能不勞士卒,迅速增援襄樊,真絕妙好計也!將軍獻計之功我記下了,此去解了襄陽之圍,大軍凱旋之時,我當為將軍請功。”
臧霸連忙拜謝。于是大軍南行,等趕到淯水時,南陽官吏果然已經征集、趕造了數百艘大小船只,足夠一萬大軍乘坐。于是臧霸領兵上船,順流而下,很快到達了樊城,打了劉賢一個措手不及。
劉賢派往南陽的探子雖然得知了消息,但陸路趕回不如順水而下那么快,因此斥候的消息反倒落在了臧霸大軍之后。
看完了斥候傳回的消息,劉賢心下不由有些焦躁。臧霸的一萬大軍已經到了,于禁、樂進的兩萬人也快了。如今襄陽、樊城守軍士氣大振,攻取不易,劉賢心中不由冒出了撤兵回去,等待他日再行攻打襄樊的想法。
次日,或許是看到樊城來了援軍,曹仁趁著城中士氣大振的有利時機,再次組織弓弩手登上城頭,對著土山之上作業的劉賢軍士兵拋射羽箭,大黃弩雖然不敢正面立在城頭,但也分左右立在兩旁的城墻上,抽冷子便射上一弩,劉賢只得命令弓弩手和石炮與敵對射,雖然殺傷曹軍極多,但修筑土山的速度卻也相應地慢了下來。
劉賢見狀,心知曹仁是見來了援兵,因此底氣十足地開始與自己拼起了消耗,當下只得命令呂介、胡濟嚴密監視北岸曹軍,防止敵軍偷渡漢水。
然而劉賢卻也知道,這樣被動防守是不可能防得住的。漢水那么長,防得了一點,卻防不了一線。曹軍三萬援兵,就算無法從樊城渡河,也可以分兵去上下游偷渡,僅憑呂介、胡濟、張南、馮習的萬余水軍是不可能防守的滴水不漏的。
劉賢心中焦慮,而接下來發生的一個變故,更讓劉賢堅定了撤軍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