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將領命,頓時分頭行事。黃權領兵一路疾行,趕到州陵之時,卻見原本預想中的激戰并未爆發,而城頭早已插上了荊州軍的旗幟。
張著在城頭看見黃權領兵到來,急忙出城迎接。黃權問道:“你取了州陵,莫非未曾遇見朱桓、朱然、孫皎的敗兵?”
張著道:“末將到時,城中守軍雖然不多,卻也非一時半刻所能攻取。正戰之時,就見朱桓、朱然領兵退回來了,末將急忙收兵準備迎戰。就見朱桓、朱然徑直進城。末將于是不敢攻城,只在城外觀望。又過了一個時辰,孫皎率領千余殘軍也回來了。末將正不知該怎么辦時,就見江東軍突然棄城,盡皆退往東邊的沙羨去了。”
黃權驚訝地道:“敵軍雖敗,數量卻仍舊不少,為何突然撤走?”
張著搖頭道:“我也不知!”
正議論間,就見江上有一葉扁舟駛來,卻是劉賢派來的信使,帶來了夏口大捷的消息。黃權等人聞聽劉賢在夏口大敗孫權,振奮之余,這才恍然明白為何江東軍會就此撤兵了。這分明是孫權退守武昌,兵力不足,生恐被劉賢趁虛包圍,因此招孫皎、朱桓、朱然前去增援呢。
當下黃權道:“我軍大勝孫權,主公又傳來命令,叫我們死死咬住敵軍。既然如此,事不宜遲,我等這就出發往攻沙羨。”
于是黃權令樊岐分兵數百把守州陵,其余兵馬立即出發,水陸并進,往沙羨而去。又傳信給落在后面的郝昭,叫他率軍乘船,直接到沙羨會合。
卻說孫權當日驚慌失措地退到武昌城中,一邊傳令眾軍加緊備戰,防止劉賢趁機渡江,一邊又分別送信給北面黃蓋、南面孫皎,令兩軍撤退。
正慌亂間,忽蔣欽來報:“程普身中數箭,雖有鐵甲護身,但受創依然極重。除去鐵甲之后,內里衣裳已被鮮血浸透,如今氣息虛弱,急需休養。”
孫權聞言大驚,親自去探視程普,見其臉色蒼白,精神萎靡,想起當年自己初領江東,正是程普、周瑜、黃蓋、張昭、韓當、董襲等一干老將扶保,這才穩住了形勢,如今周瑜、董襲已死,程普又傷重至此,當年鼎定乾坤的老臣逐漸開始凋零,而江東形勢卻又開始面臨危機,孫權不由悲從心來,放聲大哭。
諸葛瑾見狀,急忙勸解道:“程老將軍傷重,正該延請名醫診治,安心靜養才是,主公身為人主,實不該傷心過度。”
孫權這才穩定了情緒,吩咐程普之子程咨道:“武昌前線并無名醫!你可速速送程老將軍回建業去休養。”
程咨聞言,拜謝了孫權,領著數十名親兵用一艘走舸載著程普回建業休養去了。
次日,孫權廣派哨探打聽南北兩路大軍的情況,不多時哨探陸續將消息回報。孫權得知兩路戰敗,損兵折將,如今魏延領兵一萬二千人追入蘄春郡中攻打邾縣,黃權領兵一萬四千人追入武昌郡內攻打沙羨,兩處都在告急。孫權頓時長嘆一聲,對諸葛瑾道:“短短數年,劉賢竟兵勢竟至于此!我軍猝然襲擊,搶占了先機,卻反被其反擊得大敗而回。如今三路大軍皆敗,如之奈何?”
諸葛瑾道:“我江東機動兵力盡在武昌,倘若大軍盡沒,曹操突然來襲,勢必危殆。當此之時,可速從江東調派援兵,死守武昌。然后遣使向劉賢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