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豹聞言,這才道:“我也知道當日在界橋擅自撤退不對,但我也不能眼看著兒郎們白白送死啊!如今若要我戴罪立功,須得答應了兩個條件。”
梁習聞言,心下不喜,面上卻不動聲色地道:“你且說來聽聽。”
劉豹道:“第一,我軍是協助魏軍作戰,然而兒郎們的兵器鎧甲卻太過差勁,實在不堪與漢軍對戰。若要我們出死力,則需提供五千套兵器鎧甲以及相當數量的羽箭來,以免我軍下次再與漢軍作戰時吃兵器不利上的虧。其二,則是我軍的歸屬問題。原本我軍受了天子征召,是去徐州聽從呂虔將軍調用的。如今呂虔將軍留在了兗州,而我軍卻被調入了冀州。論起來,梁使君身為并州刺史,才是我軍的直屬上官。今后我們不愿再被隨意調遣,臨時歸屬于其他將軍指揮了。惟愿一直在梁使君麾下作戰,刀山火海,絕無二心。”
梁習聞言,沉吟片刻,道:“你這兩個要求都不算過分。只是我軍這幾年新征召組建了許多軍隊,兵器鎧甲也十分短缺。這樣吧,你便暫時先歸我節制。容我回去探問明白武庫之中是否還有足夠的兵器鎧甲之后,在與你答復,如何?你放心,便是曹大都督那里沒有足夠的兵器,我也自家軍中勻一些給你,決不讓你毫無所得。”
劉豹聞言,雖有些不滿,但在曹軍主力往經縣這邊回撤,自己勢單力孤的情況下也不敢太過造次,當下只得點頭同意了梁習之言。
于是劉豹再歸梁習節制。等到曹洪等人率領著曹軍主力到來時,梁習便將劉豹之言稟告了曹洪、鐘繇等人。
就聽鐘繇道:“方今正是用人之際,當對劉豹多加容忍。他如今心有猶疑,想要歸入梁刺史麾下,這個自無問題。但索要兵器鎧甲和箭矢,這卻值得商榷。我軍年年征戰,尤其是這大半年來,更是與劉賢、劉備全線交鋒,前后折損的兵員總計已有近三十萬人,征召組建的新兵也有二十余萬,而且兵器箭矢每戰都有損耗,如今各地武庫之中庫存的兵器已經快要見底了,哪里還能抽出精良的兵器鎧甲給劉豹?”
梁習沉吟道:“但是劉豹所言也不無道理。如今漢軍騎兵眾多,且盡皆裝備精良。我軍騎兵相對較少,其中占到幾乎一半的都是征召而來的匈奴、烏桓、鮮卑騎兵,他們的裝備還較為簡陋,這更進一步減弱了我軍的戰斗力,實在不利于我軍與漢軍決戰。當此危急存亡之時,我覺得我們不能還向防賊一樣防著這些異族,而應該一視同仁。其實兵器和箭矢都屬于消耗品,基本上一場大戰也就廢了,需要修理或是回爐重鑄。我們只要保護好工匠,并把持住鐵料來援,便是提供一部分精良兵器給替我們作戰的匈奴騎兵,他們也依然還是受制于我們,翻不起多大浪花來。實在不必因為過度猜忌而自己削弱自己的實力,同時也讓追隨我們的異族戰士離心。”
曹洪、鐘繇聞言,沉吟了許久,覺得梁習所言也不無道理。于是曹洪下令,將軍中備用的兵器和布甲勻出萬余套來,給匈奴、烏桓、鮮卑騎兵都換上。
一時間,一眾異族騎兵戰力大增,盡皆對曹魏生出了一絲絲感動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