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不賣給我?”
楊明感到奇怪,不解的道:“我出的價更高,這樣都不行么?”
“你今年出的價高,明年、后年能保證一樣高么?你明年、后年還會來收甘蔗么?要是把甘蔗賣給了你,得罪了寶冠公司,以后我的甘蔗沒人收,要爛在地里,你說以后我該怎么辦?”
陳文福一連提出多個反問,將現實擺在楊明的面前。
水果經銷生意,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
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規矩。
尤其對陳文福這樣的蔗農來說,雖然他很想把甘蔗賣出一個高價,但更希望保持長期穩定。
因為不管是什么水果,都有一個成熟期、采收期,一旦過了這個時期,水果就會爛在地里,一文不值。
而農民們大多只懂種地,不懂如何銷售,靠他們自己,解決不了銷路問題,為了生存,只能跟經銷商合作,且不管多低的價格,只能被動接受,沒有多少議價的權利。
另外為了穩定,農民們很愿意跟有實力的經銷商,簽五年十年的長期合同,只要價格上有利可圖,就算利潤微薄,農民們也還是愿意合作,并將不穩定的合作對象排除在外,避免得罪長期合作伙伴。
故而不管是什么水果,價格有多高,發財的都不可能是農民,哪怕是種植毒品,農民也只能賺到一點血汗錢。
失算了。
楊明把事情想的太簡單了。
不過他不打算就這么放棄。
他相信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辦法總比困難多。
就算是挖墻腳,就算是虎口奪食,他也要把甘蔗收上來!
“收甘蔗,收甘蔗了!”
“3塊錢一根,我這里收3塊錢一根,好甘蔗通通3塊,有多少收多少!”
“今年收,明年收,后年也來收!可以簽十年的合作合同,我的實力不用質疑。”
“鄉親們,大叔大嬸們,有錢不賺是傻蛋,不要猶豫,不要糾結,跟我合作絕對不會吃虧。”
陳鋪鎮里。
楊明手里拿著一個擴音器,連續打了兩天的廣告,將自己宣傳到了鎮里人盡皆知的程度。
更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蔗農們議論紛紛。
“3塊錢一根的收購價,這價格高的不得了啊。”
“我種了十多年的甘蔗,價錢最高的一次,是2塊5毛5一根,最低的時候,只有7毛錢一根,從沒賣出過3塊。”
“如果按3塊一根算的話,我五畝地的甘蔗,能賣4萬多接近5萬,比往年多賺一兩萬。”
“賣了,我家的甘蔗賣了,誰出的錢多賣給誰!有錢不賺王八蛋!”
第一位愿意合作的蔗農出現了。
他叫陳和生,家里有8畝的甘蔗地,大約兩萬五千根的甘蔗,若以3元/根的收購價算,能賣七萬多塊。
陳和生之所以愿意跟楊明合作,是因為他有兩個兒子,年齡都快三十了,卻都沒有結婚,又以當地的習俗,娶媳婦不準備三十萬以上的彩禮,根本找不到對象。
兩個兒子就得準備六十萬。
為了給兒子娶媳婦,面對楊明這根救命稻草,陳和生只能立刻抓住,為了多賺點錢,已顧不得什么長遠和穩定,只能把寶冠公司拋到一邊。
有了第一個。
自然就有第二個、第三個……
直到10月17號。
楊明已經與二十七戶蔗農達成了合作,訂購了多達128畝的紫皮甘蔗,并支付了十萬塊的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