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上午。
城南老工業園區,達卡高能電池工廠。
楊明騎著一輛電驢,來到了這里。
因為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
也是具有重大意義的日子。
達卡高能電池,將在今天正式實現量產,踏出邁向市場的第一步。
進入廠房內部,刷了綠漆的平坦地面,刮的瓷白的墻壁天花板,以及嶄新的組裝臺流水線,先進的電池檢車設備。
以及上千名工人勞動忙碌的身影——年輕工人居多,但四五十歲的中年男女,也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
工人們的工作效率,也不是非常的快速,一個擰螺絲的工序,都需要大概半分鐘,將電漿包放入塑料盒需要十秒,還有銅片的焊接,電流控制電路板的安裝,充放電檢測,一共三十道的工序,才能把許多零件,拼成一塊半個巴掌大的電池。
但許多工人一起合作,組裝一塊電池,也得耗費三分之一個工時。
廠內上千名工人,一天工作十個小時,每天也就最多組裝出3萬塊的高能電池。
“這個效率實在太低了。”
流水線總工程師兼廠長趙大偉,在楊明旁邊吐槽道:“老板,你的請本地工人,從附近居民小區招工的要求,實在是嚴重的失誤,我們請了一大批的根本不合格的工人,還給他們開了很高的工資。”
“老板,我從事這個行業有二十多年了,在好幾家大廠工作過,最多管理過2萬名工人,我知道最好的流水線工人,是那種年輕人,中專以上文化,在流水線有過三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這樣的優秀工人,一個擰螺絲的工序,可以在十秒內完成,焊接銅片只要五秒,走完三十道的工序,最多只要5分鐘。”
“也就是說,如果招募合格熟練工人的話,我們的流水線組裝效率,可以提高四到五倍。”
“若是再花錢采購一批先進的機器人,代替部分工人,不僅能節約工資成本,效率還能提高五倍以上,再對工人實施兩班倒工作制,工廠每天組裝的電池,可以達到100萬塊以上!”
“所以我們工廠流水線的最佳運轉狀態,是只需要500名的熟練工人,再加上一百臺左右的自動化機器人設備,就可以實現高能電池日出貨百萬塊。”
“利潤也能實現最大化,畢竟我們的高能電池,對那些普通電池,有著降維打擊般的領先優勢。”
趙大偉勸說道。
“楊總,我覺的趙工程師說的很有道理。”
旁邊陪同視察的總經理梁紅萍,心里一動,開口道:“咱們工廠的人力成本太高了,雖然都是本地工人,不需要提供宿舍,也比較方便管理,但人均工資1萬,包三餐,有五險一金,有各種法律規定的福利,干了一個月不到的女員工懷孕了,也得批準她的帶薪產假……每個月的人力開支,超過了1800萬。”
“工作效率還非常低,只有熟練工人的五分之一,更比不上高效率的不需要休息的機器人。”
“楊總,我建議大量裁員,去沿海城市重新招聘熟練工,采購智能機器人,將工人數量,降低到500人以下,或者擴大工廠規模,在保持一千名工人不變的情況下,提高電池的產量,最好提高到每天200萬塊以上,實現工廠利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