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兩名高管的話。
楊明臉上,并沒有露出心動的表情,而是搖了搖頭。
“你們別多說了,招募一千以上的本地工人,是我在蔣局長面前承諾過的事情,工人必須是本地人,人數在一千以上,達不到這兩個標準,不能創造本地就業,就拿不到任何的扶持與補貼,不要做言而無信的事情。”
“工人的工作效率低,只是初期的事情,后面會慢慢加快,實在等不了,可以買一批機器人過來,負責一部分的工序,減少工人需要完成的工序,提高生產效率,讓每天量產的高能電池,達到50萬塊左右。”
“八小時工作制,不需要加班兩班倒,周末雙休,節假日休息,工資待遇不能降,每年都要漲一點,只要工廠的效益有所提升,就要提高他們的待遇,共享增長的紅利。”
“你們應該知道,高能電池,是科技含量極高,利潤率也極高的產品,根本不怕賣不出去、賺不到錢,更不怕在市場競爭中被人淘汰,所以不用搞剝削工人剩余價值那套,反而要給他們提供好的待遇,提高他們對工廠的忠誠和認同,給他們帶來滿足和幸福,給市場帶來購買力與繁榮,也給國家做出貢獻。”
“沒錯我們是損失了一部分的利潤,但創造了一個各方多贏的局面,讓社會能夠健康的可持續發展下去,這比純粹的追求高利潤要好太多,我也不想看到國家與輿論,天天琢磨著收高額富人稅,想各種辦法剪我們的羊毛……太有錢不是一件好事,尤其在我們這個國家。”
楊明正氣凜然,闡述著他個人的價值觀。
核心就是這幾點:
帶領家鄉人共同富裕,先富帶后富。
不追求個人財富的無限膨脹,小富即安,更加在意創造社會效益。
所以電池工廠的流水線,哪怕可以全部由機器人負責,無需招募一個工人,可將成本壓縮到極致,楊明也不會去做。
因為他其實能做的更加徹底,連工廠、工人跟流水線都不需要,直接從倉庫空間掏出電池即可,輕松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但他顯然不能這么做。
他不僅需要工廠、流水線,甚至考慮多招募一些工人,將更多的人,捆綁到他的‘利益戰車’上。
如果有一千人需要依靠他養家糊口,他就多了一千份的保障。
如果有十萬人在他的工廠里工作,提供優厚待遇,就會有十萬個家庭幫他說話。
如果有足足一百萬人為楊明工作,那么他就輕松擁有較高社會地位,成為無數官員笑臉相迎的對象,哪怕他犯了一些小的錯誤,說了兩句不正確的話,也無傷大雅,不會被嚴厲追究。
他身上的秘密,也不會引來肆意的窺探與調查,針對他的惡意,也會有人愿意幫他解決。
況且楊明的倉庫空間內,有上萬億的高價值物質,他根本就不缺錢,也不用在乎金錢,對他而言,金錢只是一個數字,還不能帶來安全感、滿足感的數字。
人。
只有人,大批的人,能團結到他身邊,心甘情愿站他身邊,十分忠誠的幫忙維護他利益的人,才是他最需要的東西。
這也是楊明的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