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方華這樣直白的詢問,某種意義上也是違反了規定的,不過現在這種情況,既沒有安全局的特工跳出來制止,也沒有監控設備錄像、錄音,一向在保密這方面隨便慣了的科學家們很自然的就說了出來。
“新型反應堆,是為剛性護盾配套提供能量的。”方華這樣的大人都沒去理會此時無人監督的保密規定,靳依葉這樣的小姑娘自然更想不起了,過于循規蹈矩,也出不了她這樣的天才。
“原來如此!”方華頓時明白了許多,雖然她一向也是常埋頭于工作當中,但并不代表她對其他的事也一無所知,比如說代表星盟研究剛性護盾,對誰的影響力最大。
這個星際時代,各個星際文明間,代表著普遍技術水平的,自然就是星艦技術了。而星艦技術中,最為關鍵的,無非是攻擊、防護、機動,以及電子這四大主類,雖然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星艦,比如說運輸船、潛行船、科學船之類的船種,但大家用以比較的,還是那四大類。
攻擊,指的自然就是火力打擊,如何消滅敵人的武器系統,目前各星際國家,大多都采用多類型武器——因為船夠大——從傳統的動能武器,如電熱炮、電磁軌道炮;到定向能武器,如激光、離子束、粒子束這些手段,再到制導武器,如魚雷、導彈這些武器。盡管一些技術水平更加先進的文明還有著一些獨特的強力武器,不過在市面上,大家能看到的,就只有那些東西了,區別只是再于武器的威力、輸出功率大小而已。
機動,自然就是指的各種太空飛行器在太空航行時所使用的各類引擎了。從最古老原始的火箭推進引擎、離子引擎,到先進的反物質引擎、光子引擎,已知星域內,大家使用的最多的,當然就是這些亞光速引擎了,區分之間性能的也只是速度值小數點后面的數字,以及能耗、體積方面。
除了主推進器外,飛船自身還需要考慮如何安裝控制飛行姿態的姿態調整引擎,不過小飛船也就罷了,越大的飛船,尤其是那些軍用星艦中的巨無霸們,姿態引擎的作用在戰斗中是很低的,你不能指望那些動輒幾公里、幾十公里長度的巨艦,能像小型飛船一樣在宇宙空間中自由翻轉翱翔,巨艦轉彎太快可是會容易折斷自己的腰……
而防護方面,就是指飛船的抗打擊能力,主要就是依靠護盾和裝甲來硬擋敵方飛船的火力,當護盾和裝甲都被耗盡和擊破后,飛船就只能依靠自身的原始設計,靠船體結構來延緩毀滅的降臨。
而其中當然還有比較特殊的防御方式,就是應對制導武器的時候,除了用護盾與裝甲硬扛外,還有針對性的反導截手段,讓那些制導武器還沒有及身就被提前摧毀——在有先進火控系統和激光武器的星際時代,攔截那些制導武器的難度并不高。也因為有著這樣的先進攔截能力,才導致各國對制導武器的研究沒什么興趣,大家主要的心思還是集中在動能武器、定向能武器的升級,以及防御上。
因此,為了保護飛船不被摧毀,大家都會一門心思的去研究各種保護手段,強化護盾以及裝甲,就是大家想得最多的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