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艦首裝甲合攏,星盟無畏艦艦體四周打開了一個個發射口,大量的大型導彈從這些發射口中飛速射出,形成一道由光點組成的幕布,罩向那些甲蟲戰機來襲的方向。
不只有無畏艦在發射導彈,就連伴隨其左右的其他星艦,從戰列艦再到巡洋艦,也在發射導彈——不斷出現的。代表著導彈的光點,頓時就將艦隊所在的位置映亮起來!
制導武器并不是什么罕見的東西,但是在先進自動火控系統和高射速激光武器不斷更新的時代,制導武器的作用也就一再降低,除非能一次性發射數量超過激光攔截頻率的導彈數量,才可能突破防空火力圈攻擊到敵方星艦,但其效費比又著實太高,就算之后大家不斷為制導武器升級,比如使用更厚重、更耐高溫的外殼以抵御攔截火力——速度降低,換裝速度更快的引擎,減少突破防空火力網時的損失——成本上升,智能程度提升,提高躲避攔截火力的能力——同樣成本上升,等等、等等手段,可隨著其他武器技術的提高,使用制導武器的星際國家還是越來越少,到現在,制導武器已不再是主流攻擊裝備,反倒變成了一種輔助性質的裝備了。
除非有某種質的飛躍,否則制導武器的發展,只怕會成為故紙堆里的廢紙。
但是看到星盟突然發射了這么多的導彈來攻擊己方戰機群,亞基人還是謹慎的將機群再分散開了一些,并從三艘航母上又派出了一些新生產出來的甲蟲戰機進行補充——星盟人也不是白癡,明知道亞基人的甲蟲戰機在一定條件下甚至具備攔截導彈的能力,卻依然發射出這么多的導彈來,這就證明了那些導彈肯定有什么名堂在里面。
就在導彈群與甲蟲戰機群就要接觸的前幾秒時間,那些導彈,尤其是飛在最前面的那些,突然開始紛紛自爆起來,然后釋放出大量的青色膠質氣霧,向四周圍彌漫開來。每一枚自爆導彈所釋放出來的膠質氣霧,都可以籠罩半徑近千米的空間,幾千幾萬枚導彈所釋放出來的膠質氣霧,轉眼間就將甲蟲戰機群前方的大片空間給變成了青色的“星云團”。
根本來不及反應,大量的蟲群就闖進了“云團”當中!
然后,就沒有什么然后了,所以沖入膠質氣霧團中的亞基人甲蟲戰機,在不到一秒的時間內,就不再動彈,只是隨著慣性在云團中翻滾著、分解著——
沒錯,分解,那些甲蟲接觸到膠質氣霧的部位,就像是扔到沸水中的冰塊一樣,飛速的消失著,一只五十米長的巨大甲蟲,以每秒幾百公里的速度飛行,卻在還沒有沖出膠質氣霧形成的云團前,就消散的無影無蹤。
不僅僅是這樣,當大量甲蟲消散的同時,膠質云團不但變得越發粘稠和濃密,甚至連體積也開始變大起來,就像是那些甲蟲在消散后,其本來存在的物質,全部又化為了云團的一部分一樣。
三分之二的甲蟲戰機沒能及時停下,消失在了膠質云團當中。
對于這樣的結果,所有亞基人的表情并沒有什么變化,盡管他們同樣也是第一次見識這樣的東西,可以在轉眼之間就將三萬多架的甲蟲戰機給消滅掉,那些膠質氣霧體簡直就是有機生物的天敵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