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官王應麟上奏說“這個試卷以古代的事情作為借鑒,忠心肝膽好似鐵石,我以為能得到這樣的人才可喜可賀。”
于是,成為狀元的文云孫改名文天祥。
中舉不久后,因父親逝世,文天祥回家守喪。
但此時隨著余玠暴斃后,蒙古認為巴蜀再無勇將,此乃一舉吞并大宋的好時機,于是蒙古大汗蒙哥祭拜長生天涂山堯后召集諸王兵分三路。
蒙哥的弟弟忽必烈親率大軍做東路軍,從開平城出發圍攻鄂州,奪取黃河兩淮之地,以此矛頭直指大宋都城臨安。
兀良合臺開國功臣速不臺長子,蒙古兀良哈部人。早年曾充當成吉思汗的怯薛軍。
因是功臣世家,受命護育皇孫蒙哥,后成為蒙哥的一怯薛長,掌管蒙哥宿衛。
而他則作為南路軍堅定執行從成吉思汗時期便確定的方針由大理迂回大宋搟腹策略。
蒙哥則率領中路軍奇襲巴蜀后與兀良合臺會合形成與自己弟弟忽必烈左右包夾臨安之勢。
按照計劃,蒙古分南中東三路大軍這讓趙昀萬分慌張,派賈似道以右丞相兼樞密使的身份屯兵漢陽,以援鄂州,護兩淮之地,又命王堅堅守合州保衛巴蜀。
寶佑五年,蒙哥召集諸王出師攻宋,塔察兒和兀良合臺首先發起進攻。
塔察兒作為中路軍先鋒于寶佑五年秋率軍圍困樊城,當年的襄樊戰神孟珙雖早已逝世,可孟家軍卻依舊神勇,塔察兒連攻數月屢遭失利,外加天氣不好一直下雨,塔察兒被迫退兵。
而兀良合臺則是率領南路蒙軍在這年冬從大理發兵攻占了羅氏鬼國。
宋朝大將呂文德與播州宣撫使楊文得知這一消息立馬率軍攔截,他們知道若是任由兀良合臺從大理出發與巴蜀蒙古大軍合并,那么當年金朝滅亡的慘劇便會再次發生。
幸得他們拼死抵抗兀良合臺尚未抵達播州便被迫從烏撤回大理。
一計不成的兀良合臺也不氣餒隨后從大理發兵攻打安南,欲圖奪得安南后從下至上朝巴蜀吞并。安南這一偏僻小國長期臣服或歸屬中國中原政權統治,拿下安南也算是挖掉大宋一塊肉,可是由于蒙古先鋒徹徹都疏忽大意導致安南殘余勢力逃脫。
再加上兀良合臺占領安南后,因為升龍城氣候炎熱無力從安南北上攻宋再次息鼓偃旗退兵返回大理。
而此時的蒙哥已經率領四萬鐵騎,號稱十萬大軍浩浩蕩蕩朝巴蜀之地進發,抵達漠南王庭之時蒙哥下馬跪地面見了他的長生天,涂山堯。
“長生天。”
蒙哥雙膝跪地低下頭,一只手緊緊捂著胸口,而涂山堯則是用手撫住他的氈帽賜福“孛兒只斤蒙哥,本帝賜予你長生天榮耀。”
蒙哥眼中激動萬分,眼神也變得無比虔誠起來。
做完賜福涂山堯雙手負背桀驁道
“蒙哥,你知道為什么我調你來中原”
“蒙哥明白,相比北俱蘆洲那些野蠻混種人,長生天更在意中原。”
涂山堯點點頭,北俱蘆洲乃西王母統轄,那里都是上古遺留金發碧眼智力低下的混種,占領北俱蘆洲大半疆土涂山堯便轉手送給了準提讓其傳道奉經。
“你們的鐵蹄踏爛了北俱蘆洲留下了長生天上帝之鞭的名號本帝十分欣慰,但中原并非北俱蘆洲,這里的人傳承著精神,物質終將枯竭,但文化卻生生不息,這也是中原漢人比北俱蘆洲的野蠻人更加難對付的地方。”
“是,蒙哥明白”蒙哥露出敬畏“女真便是不懂這一點才惹怒長生天。”
“漢人的文化,精神,是我們這些野蠻人最欠缺的。”涂山堯十分欣慰“所以你不可學女真一族,要學會吸納漢人的文化精神,學會穿起他們的衣袍,走到他們中間去。”
“蒙哥明白,蒙哥也讓蒙古族招撫漢將,重用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