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的廟堂如雷入耳。
咸淳五年。
文天祥幾經被斥責無奈致仕,當時他才三十七歲卻磨滅了一切雄心壯志。
而同年賈似道辭官回鄉卻是對趙禥的又一次拿捏,他相信趙禥離不開他。
文天祥回到南陽書院,多年官海浮塵讓他眼神中多了疲憊,可與老師交談時還是滿腔憤慨。
他同老師談到國事,談到覆滅邊緣仍不思進取的文武百官。
又講到了蒙古。
他帶著不甘心說道“老師可知,忽必烈在前幾年打敗了阿里不哥奪得可汗之位,在部分宗王、大臣的擁戴下登基,成為大蒙古國皇帝即蒙古帝國大汗。”
“不僅如此忽必烈發布稱帝的即位詔書乃是皇帝登寶位詔,在詔書中,他自稱為“朕”,稱蒙哥為“先皇”。”
“隨后又下詔欲遷國都至燕京。如今燕京正做建都準備。這番裸的意圖可是不滅大宋誓不還休”
“可”
“可我們的皇帝陛下還在沉溺美色,我們的文臣忙著附庸貪腐,僅剩幾人苦苦支撐啊”
他的心快碎了,可這一片自上爛到下的大宋只能讓他淚下哽咽哽咽。
小道士聽著文天祥的話,內心同樣被其感染卻也無可奈何而若之。
蒙古天生能征善戰,據傳聞蒙哥早年依仗著蒙古騎兵甚至攻克了北俱蘆洲裝備更甚一籌的鐵甲騎兵,這些年大宋能抵御蒙古全賴幾個學生用兵如神,用己之長克己之短罷了。
可如今曹友聞孟珙余玠王堅皆去,廟堂內部又從未停止爭斗內耗彼此,此消彼長滅亡是遲早的事。
“老師聽聞這忽必烈相比蒙哥更加有勇有謀,不僅軍事能力十分驍勇,其還在推行漢法”
一說此事文天祥也是擔憂道“是,他們長生天近百年十分在意漢人文化,族中也有所要求與漢族通婚,這忽必烈母親便是漢人,從小接受道儒深受影響,所以這忽必烈一登基便推行漢法主張。”
哦
“竟有此事”小道士疑問看著文天祥,文天祥則是點點頭代表確有其事
“不過此舉明顯違背了蒙古傳統,造成許多蒙古貴族的不滿,拒絕歸附忽必烈汗國。忽必烈似乎鐵了心要貫徹實行,不服從者都以亂國處死,手段血腥無比,幾大未遵漢法的貴族自上到下全部滅了干凈。”
“有魄力”小道士語氣之中卻是感慨“這樣的敵人才是最可怕的。”
文天祥點點頭隨后也想到了一件事
“想當年若神宗陛下能堅定執行王安石“保甲法”,想來百年后也不會導致有這一場亡國之禍。”
保甲法。
此次變法可以追溯到小道士尚未出生前,當時宋朝皇帝神宗為了抵御周邊小國的入侵,接受了王安石的建議,推行“保甲法”。也就是,提高士兵待遇讓農民入伍擴充士兵數量,借此提高戰斗力。
只是可惜當時此法想法挺好,具體政策缺乏可操作性。在變法過程中,農民的積極性沒有任何提高,反而觸動了權貴階層的利益,最后伴隨著神宗去世不了了之。
“若當時能改善此法上下力推,想我富宋不是如今天下,靖康恥也不會出現。”
文天祥也是幽怨道,換來的只是老師搖搖頭
“歷代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這其中牽扯到的是所有人,好人壞人天子平民貴族王公,甚至于所謂的文人志士。”
“保甲法一案完不完善不說,說說那強國于秦的商鞅,那般奴役民眾實現富強民國便是好墻倒眾人推他自己車裂,得益的王公貴族反而借此轉移民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