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朱理學,理學當中由我一位師兄張載共同編撰,乃道學之一。趙昀繼任以來尊我道教我欣慰至極,可如今這些人貫徹理學我卻十分擔憂。”
“道教追求自然無為,柔弱不爭,清靜寡欲,程朱追求存天理,去人欲,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舉。”
“而如今宋正是北方強鄰壓境恥辱肆虐之時,社會混亂,道德貞操價值觀念等都被摒棄淡忘,故有針對性的提出,而如今已經開始有人對此斷章取義,不由可嘆。”
“更甚者,該自強不息者柔弱不爭,道德敗壞者以此框架他人。”
“尚不用說理學內部官僚之間的黨派之爭。”
所觀之變法一塌糊涂。
文天祥聽的連連點頭,對于這些他也十分認同,道,理兩派的糅雜觀念對于他這個從小浸泡在真正道家嗣院中的人格外清晰。
“那若是老師變法,老師會當如何”
忽必烈變法像一輛巨大的戰車碾壓而來,這讓他對如今大宋局勢十分擔憂。
小道士沒有直接回應而是感慨道“歷代變法之難,難在與天子互不猜忌,難在王公貴胄不使絆子,難在鉆研章句,白首窮經的腐儒文臣。”
“若要變法之成功,便要有殺身成仁之決心,我這人善惡對錯看得太重,不適合。”
“此話何解”
文天祥看來善惡如同律法自當清晰無比,善便是法,便能推廣,便能使局勢欣欣向榮。
“若讓老師看,自上到下文武百官都該殺個干凈,這廟堂便算徹底停擺,國不可一日無君,君不可一日無臣,君臣都殺干凈百姓便要暈頭轉向了。”
這說法倒是讓文天祥難得露出一絲忍俊不禁的笑容,他攙扶住自己老師一邊走一邊聆聽敦敦教導
“你說這賈似道壞,老師不知但廟堂之中又有哪個是良善清白之人。”
“宋大夫虐妾,并以虐妾為風雅,那些個文豪名將個個不堪,以善惡角度這些人都該殺。”
“千古風流大文豪以妾換馬不談,那百姓逢人便夸的楊政,其父戰死沙場,自己也是一位主戰忠臣,抗金之功績比之岳少保都不遜色。”
“可背地里此人做的是什么”
“殺妾剝皮”
“楊政此人每殺一妾,必令人剝皮,并把皮釘在密道墻上,自己經常走來走去看,等人皮風干后便扔到河里,再殺一批妾,長年累月,密道墻上留著數十道血印。”
“從善惡來看此等罪惡滔天之輩該不該殺若殺了大宋天下誰來守來守的人有無才干不說多半也是虐妾之人。”
“最重要善惡的判斷是來自老師一人的武斷,若我因內心善惡的決斷殺了楊政導致江山易主,那百姓眼中我便是惡、”
“還有那呂文德,青陽夢炎,多的是例子,這些人相比楊政私德雖好,卻愚蠢至極,難道連蠢人都沒有活下去的權利”
說完這些文天祥已經在自己思量了,朝中哪些文人他覺得善,在他人眼中又是惡。
哪些人在自己眼中是惡,在別人眼中又是善。
對于文天祥的深思小道士哈哈一笑,他提醒文天祥,有些問題人不能太執著。
“這些年老師在外圍看了百年官場起伏才明白,這里面太臟了,人放在廟堂就像黑夜中的蝙蝠層出不窮,有人貪污,有人喪倫,背地里沒幾個經得起推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