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派乃是以袁家和楊家為首的世家大族。
三個派系各有所長,張讓一系有皇帝撐腰,權利最大。大將軍何進一系,手握京師重兵,最令人忌憚。袁家一系,享清名,位高權重,不可小視。
如今朱儁愿意出面,那大將軍何進一系就穩了,后面只要再取得張讓的首肯,三有其二,就算是世家不同意,也沒問題。
大事談妥,桓階和朱儁又聊了一會兒便告退了。
一天后,桓階終于看見了張讓的回帖,便馬不停蹄的趕去了張讓的府邸。
張讓這塊兒反而簡單,桓階先是把三千兩黃金讓人抬了進來,又附了一些古董字畫,張讓打開一看,眼睛頓時就迷糊了。
張讓是殘缺之人,這輩子圖的也就是個財和權了,也正是因為張讓是殘缺之人,皇帝才那么放心他們。
“張大人,這是主公給你的信。”
桓階其實很看不起張讓,甚至有些仇視,畢竟如今的朝廷亂象,漢靈帝擔主要責任,十常侍也得擔個次要責任。
不過沒人會覺得漢靈帝錯了,只會把錯都放到十常侍身上,這樣十常侍得罪了整個朝堂,自然是沒人敢和他們親近,不能結黨營私,劉宏用的反而更放心。
張讓看完桓階給他遞過來的信,連眉頭都不帶皺的就答應了,“這事兒咱家答應了,明日里朝堂就有結果,你回去聽信就行。”
在張讓看來,孫堅要的這些根本就不是事兒,無中生有或許困難,如今你又有功勞上報,又有原因提交,憑張讓這張三寸不爛之舌,還真不是什么難事兒。
聽到張讓答應,桓階就知道這事兒穩了。
想到來時候孫堅的囑咐,桓階對孫堅也是更加崇拜了,別人不是不知道張讓的厲害,但是宦官的名聲已經臭了,又站在了世家和大將軍的對立面,稍微有點背景的就不敢往宦官這邊站,主要就是怕吃不到狐貍還惹一身騷。
別人不站,孫堅這一戰可就讓張讓心里舒服了,孫堅遞過來的這根石榴枝自然也是珍貴的很。
第二天朝堂之上。
“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小黃門說完這句漢靈帝時期朝堂上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后就退下了。
看下面沒有動靜,此時張讓對著下面的一個人使了使眼色,那人當即站了出來。
張琳是九卿之一的少府,掌管宮中御用之物。
下屬官員有太醫令、太官令、守宮令、侍中、中常侍(宦官)、黃門侍郎、小黃門(宦官)、尚書令、尚書仆射、尚書、御史中丞、蘭臺令史等。
本是權利極大,但是如今的少府權利已經被大大的壓縮了。
尚書和宦官的權勢越來越大,屬于這兩部分的機構便從少府中分離出來,由原來的職屬變為僅和少府保持一點隸屬關系的文屬。
另外如監察官御史中丞、侍御史以及皇帝近臣的侍中、中常侍等,也只是文屬少府。
如今的少府僅是經管皇帝服御諸物和寶貨珍膳的一種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