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聽文道廣闊,孫堅也很是向往,這段時間孫堅已經讀完了《詩》《書》《易》《禮記》《春秋》五經,已經隱隱有入品的跡象。
文武雙修并不禁忌,只是人力有盡,一般人分心它顧,只會所成罷了,但是孫堅不會,他可是開了掛的男人。
“出來吧!”
這段時間雖然孫堅和四小接觸更多了,但是不是讀書就是習武,反而是在四小心里威嚴更甚,所以四小才會驚恐。
“策兒,這就是先天,你有什么感覺?”
孫堅對自己的這個大兒子是真的看好,他雖然是通過先天丹突破先天的,但是丹藥只是引子,他對突破的心得不少,覺得這個兒子突破先天的希望非常大,自然是重點培養。
而且培養的不只是武道,更是性格,有道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但是孫堅不信邪,偏要移一移,不趁著他只有只有十二歲給他移一移,以后可就真移不動了。
孫策的性格絕對是缺陷,堅持本性是好,但是武道需要的不只是勇猛激進,更有陰陽并濟。
“感覺父親變了很多,之前像是一把劍,現在更像是一把鏡子。”
“哈哈,不錯,果然是突破了三品,見識不錯,以前父親剛剛突破,無法收斂周身氣息,讓其外露,境界低于為父的人,自是感覺霸道無匹,如今為父武道精進,外華內斂,已經可以控制自如了。”
“恭喜父親武道精進!”
……
四小之中要說誰最機靈,非孫權莫屬,其他三小還在思考的時候,孫權張在向他恭喜了,這可只是個五歲的孩子啊。
以前的孫堅可能更喜歡大兒子孫策,如今的孫堅卻是對二兒子孫權更加中意了,性格沉穩,不拘于文武,知道自己適合什么,對于文道修煉也非常勤奮,知道什么時候該要,什么時候不該要。
這要是個成年人,自然不足為奇,但是這些放在五歲孩子身上的話就顯得厲害了,讓孫堅說的話,這就是一個天生的帝王。
“來,策兒、權兒,來跟為父打拳。”
伏虎拳和前世記憶里的象形拳很像,練習者要求拱項縮頭,瞠目眺牙,模仿虎形,領會虎神。
而且伏虎拳極為重視底盤,要求入門先扎三年的馬步,孫堅就是這么過來的,孫策也是這么過來的。
進攻時迅速準確,防守時密不透風,身法敏捷靈活,動作剛勁有力。一招一式,似粗實細,拳、掌、指、爪,劈、打、抓、戳,變化微妙。
以手法為主,腿法為輔,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勢勢逼人。
院子里,孫堅帶著兩小打拳,后面兩小瞪大眼睛看著,時而為三人喝彩,孫策已得虎勢,讓孫堅看的滿是欣慰。
至于孫權,他習文,不必要求太高,伏虎拳有形就行,用以近身自保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