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退回去以后,田豐才是站了出來。
“陛下,如今我國選才任用,都由文學堂取用,難免錯失良才,微臣考慮是不是可以舉辦一場考試,以囊括天下文士為己用。”
這不就是科舉嗎?
這個倒是可以有,其實孫堅也早就想辦一場科舉的,只是之前的時機并不成熟。
之前大楚雖然霸有南部三州,但是對于天下人來說,也就只是一霸罷了,科舉制度弄出來,第一次本來就是試水,恐怕效果不會太好。
但是現在就不同了,楚國攻占益州,統一了整個南方,有拿下長安,將觸角伸到了北方,最重要的是,楚國一戰擊潰北方諸勢力聯軍,成功的告訴了天下人,誰最有希望定鼎天下。
如今再將科舉制度弄出來,不僅南方四州的人才會主動的參加,恐怕北方的文武之才也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爭相前來參加科舉,搏一搏前程。
“好,丞相所言甚是,那就于我楚國新立一條制度,名為:科舉制度。意在唯才是舉,不使良才美玉遺漏人間。
科舉又可分為文舉和武舉,文舉取文臣,武舉取武將,以縣為單位,遴選人才,然后進行郡試、州試、會試、殿試。
縣試通過可予‘童生’之名,可予以一些教育福利,比如學院免除學費之類的。
郡試通過可予‘秀才’之名,可予田地金銀賞賜,作為后備縣吏使用。
州試通過可為‘舉人’之名,可在朝廷遴選官員時,擇優定品任用。
會試有禮部主持,在京舉行,通過后可予‘進士’之名,可直接推官,優勝劣汰。
殿試就在這皇宮大殿舉行,取才學俱佳的進士作為考生,孤做考官,前三甲孤會親自授予他們‘狀元’‘榜眼’‘探花’之名,任官可直入七八九品。
具體的考試內容由你們衡量,縣試時間就定在今年秋天吧,給考生們一些準備時間,郡試定在明年春天,州試定在明年秋天,會試定在后年春天,同期會試結束之后,進行殿試。”
堂下群臣消化著孫堅的話,有些目瞪口呆,田豐只是提了個建議,陛下竟然直接就有了整個框架,而且這個框架在他們看來,是在是太好用了。
他們只要稍加填補,這科舉制度,就會成為最讓楚國受益的一條人才制度,而且這科舉制度相當于為楚國文武提供了一個平臺,最公正的平臺。
科舉制度一旦頒布下去,天下百姓必將為之瘋狂,形成人人好學,學有所用的浪潮,而且讀書練武之人的地位從此也會被抬高到一個不可替代的地位。
取得功名的人,更是會被百姓尊敬,如此有利循環,楚國必將日益強盛。
“陛下之才,臣等自愧不如,朝會結束之后,臣就著手去辦,一定不辜負陛下的期望。”
田豐鄭重一拜,他的這位陛下真的是太讓他驚喜了,大框架已經有了,其他的雖然繁瑣,但對于國家機器來說,太簡單了,他要是這都能搞砸了,也就不配做這個丞相了。
郭嘉隨后也站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