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如今我國軍隊還是少了些,可以適當增加常備兵馬,如今步兵東南西北四軍共一百二十萬兵馬,分駐荊州(東軍李績部)、揚州(南軍黃忠部)、益州(西軍李存孝部)、長安(北軍薛仁貴部)。
水軍三部共九十萬兵馬,分駐荊州(第一水軍程普部)、揚州(第二水軍蔡瑁部)、益州(第三水軍周瑜部)。
騎兵一部共十萬兵馬,歸羽林衛大將軍宇文成都統領。
其他有虎賁衛十萬兵馬,天河衛三萬兵馬,廷衛十萬兵馬,皇城司十萬兵馬,鎮海軍十萬兵馬,益州蠻軍二十萬,以及四州州衛共四十萬兵馬。
全國常備兵馬共三百二十三萬,加上各郡縣守卒共五百萬。
微臣以為,可以再增加一倍,增設到一千萬兵馬。”
郭嘉剛說完,眾臣就炸了鍋,武將自然是高興,如果孫堅同意了郭嘉的想法,他們手底下可以管轄的兵馬自然就更多了,可是文官就沒那么高興了。
一個是文武制衡,文官并不喜歡武將的實力太過膨脹,另一個是因為楚國的軍餉太高了,每年楚國財政的最大支出就是軍隊,如果在增加一倍,那戶部的銀子得多投入多少進去,其他發展怎么辦?
而且在他們看來,如今的軍隊已經夠用了,根本用不著再增加兵力了。
“陛下,微臣以為郭尚書此言差矣,軍隊在精不在多,五百萬對于如今的楚國已經足夠了,以我國國情來看,根本不需要再增加兵力,而是應該將銀子用在其他行業發展上。”
杜如晦作為戶部尚書,是楚國的錢袋子,如今也是出了名的鐵公雞,錢財進袋子容易,出袋子難,如今郭嘉要求擴軍,這不是在給他放血嗎?這他哪能同意。
其他文官也是紛紛附和。
孫堅沒有理會下方爭論的群臣,其實如今楚國的五百萬兵馬當真不多,畢竟總人口放在那里,如今楚國人口達到了六億多,五百萬軍隊,也就相當于一百多個人供養一個兵。
就算是增加到一千萬,也只是五十多個人供養一個罷了,完全在楚國經濟的承受范圍之內,不過也沒有必要再增加一倍那么多。
增兵不是小事兒,還是需要再考慮一下。
“此事再議,下次朝會再討論這個議題。”
“陛下英明。”
群臣聽到孫堅沒有答應下來,松了口氣,郭嘉也不失望,反而是笑了笑,孫堅的意思他豈能聽不出來。
下次再議,意思就是還有機會,說明孫堅也有增兵的想法,只是沒有下定決心,或者需要敲定一些細節罷了,這事兒,還沒有完呢。
之后各部又說了一下之前一年的總結,讓孫堅做到了解,就沒有什么大事兒了。
朝堂上結束以后,科舉制度在禮部默許下,不經意的透露了出去,這是要讓天下習文練武之人有個準備,也是一次試探,看看他們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