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她們之中,有好些人不但準備了樂器,還準備了歌舞。
才藝表演嘛!
舞姿是才,歌喉同樣也是才,同樣的,傲然的身材,那也是才!
如果只是彈琴的話,在場的眾位花魁,都沒把歐陽若水放在心上。
但是,令這些花魁吃驚的是,當歐陽若水開始彈奏的時候,他們吃驚的發現,這首曲子,竟然是她們之前從來都未曾聽到過的曲子。
難道,竟然是這位桂花仙子現編的曲子么?
很快,曲子的前奏部分彈奏完畢,曲子進入正曲。
與此同時,歐陽若水則是歡快地唱了起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眾人一聽,馬上便聽出,這支曲子,似乎是改編自《水調曲》。
水調曲,最早是由隋煬帝創造。
而歐陽若水唱出的這支水調曲,似乎已經經過某種程度的改變。
而這水調曲,經過改編之后,竟然出乎意料的好聽。
而對那些評委還有才子們來說,則是驚嘆于這首詞的內容。
雖然這種詞牌的格式,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
但是他們僅僅聽了一個開頭,就聽出了一種飄逸出塵的磅礴之氣。
這種大氣磅礴之作,他們在之前的作品之中,從來都沒有見識過。
駱賓王忍不住贊嘆道:“好一個歸字!真有謫仙人之風范!”
而歐陽若水接著唱道:“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當最后一句落下的時候,裊裊的琴音,也隨之完結。
額,好吧,這支曲子,李愔就是將后世的明月幾時有,直接照搬了過來。
歐陽若水加入了自己的理解,稍加改動。
本來是會連唱兩遍的,但是這里,歐陽若水直接一遍結束。
當歐陽若水停下之后,現場的那些花魁,只覺得余音繞耳,異常動聽。
而縱觀文人那邊,卻是一片沉寂。
此時,眾人仍然沉浸在這首詞的意境之中,久久不能自拔。
這時,駱賓王不由站起身來,向李愔深深一揖問道:“蜀王殿下,不知可否將這首詞書寫下來,讓我等一觀呢?”
原來,剛才歐陽若水唱過之后,他們一時之間,并沒有將整首詞記下來。
而單是他們剛才記憶的殘缺的詞句,就讓他們感覺到意蘊雋永,回味無窮。
這讓他們,越發想要一睹全詞的面貌了。
李愔微微一笑說道:“這有何不可?”
說罷,李愔提筆,直接書寫起來。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將整首詞寫罷之后,李愔將詞懸掛起來。
現場的所有書生,幾乎都下意識地站起身來,看著這首詞,喃喃吟哦起來。
這首詞,越是欣賞,越是令他們感覺到回味無窮。
咀嚼良久,駱賓王忍不住贊嘆道:“這首詞,前半闕縱寫,后半闕橫敘。前半闕高屋建瓴,后半闕峰回路轉。筆觸錯綜回環,搖曳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