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帶著隨時侍衛,只用了半日的功夫,就返回了長安。
雖然已經有過一次這樣的經歷,但是李世民仍然有種恍然如夢的感覺。
這火車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
而我大唐,也必將進入一個飛速發展期啊!
第二日,李世民召開早朝。
剛剛上朝,便見王信站出來,大聲說道:“啟稟皇上,臣有本奏。”
一看到王信,李世民臉上不由露出譏笑之色。
這家伙,上一次不惜用性命來彈劾愔兒,朕還沒找他算賬呢!
今天這么快蹦出來了?
歷史面倒是想看看,他今天會有何說辭。
想到這里,李世民不由說道:“王愛卿,不知你有何本奏?不妨說來。”
王信頓時說道:“啟稟皇上,微臣欲要啟奏的,是蜀王之事。”
聽到王信的話,整個朝堂,頓時一片騷動。
上一次,正是這個王信,以死坦克蜀王,這一次主動站起來,是要踐行他的諾言了嘛?
李世民眼神微冷地看著王信,也不說話,倒是想看看,他到底要說什么。
只聽王信說道:“皇上,蜀王尋找到三種新型農作物,憑借這三種新型農作物,可以讓我大唐百姓,再無饑荒。蜀王還撲街鐵路,建造火車,讓我大唐的交通更加的便利快捷。”
“蜀王的功績,堪比三皇五帝啊!微臣認為,有功當賞,可令蜀王任劍南道節度使,巡查劍南道。”
王信話音剛落,整個朝堂之中,頓時一片嘩然。
節度使,是唐朝一道之最高長官。
節度使,在隋朝就有設置。
但是在唐初的時候,道還沒有常任的長官。
最多會派巡察使,對道進行巡查,但是并沒有軍政權利。
如果李世民答應下來的話,那么李愔將是唐初第一任節度使
而此時節度使的權利,也沒有后來那么大。
而到了唐朝中后期,節度使的權利日益增大,最終總管軍政,幾乎就是獨立的政權。
這也是唐朝后期戰亂的源頭。
雖然這時候的節度使,并沒有后期那么大的權利。
但是節度使也不常設,王信推薦蜀王為節度使,頓時讓滿朝文武具都心驚。
不過很快百官便反應過來,王信推薦蜀王為劍南道節度使,是迫不得已。
因為王信等五姓七望等世家派系的官員,此前曾經死諫蜀王李愔。
但是人家蜀王證明了,火車的裝載能力,真的有他所說的那么強。
那么接下來,如果要兌現諾言的話,他們都要去死。
而王信他們,自然是不想死的。
作為交換,他們就提前提出,讓蜀王成為劍南道的節度使。
同時,他們提出這個提議來,只怕也沒按多少好心。
蜀王作為一個皇子,如果在節度整個劍南道的話,手握重兵,割據一方,必定會引起李世民的猜忌。
皇家無親情,只要能夠威脅到李世民的皇位,縱然是親兒子,那也不行。
相信用不多久,李世民必然會將蜀王李愔給拿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