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整個大唐,或許對女孩子上學,都并不熱衷。
因為他們會覺得,女孩子嘛,早晚是外姓人,供她們上學有什么用呢?
上學需要花錢不說,還不能幫助家里哪怕一點。
在家里,至少也能燒火做飯,能夠幫家里干一些農活。
但是在益州,情況卻是不一樣的。
劍南道這邊,知識相當值錢的。
能過讀書寫字,會記賬,工錢直接翻一倍啊。
而根據目前的形式,已經不止是一倍了。
因為整個劍南道的發展,非常迅速。
所以,劍南道的商業發展,也跟著異常的繁榮昌盛。
因為商鋪或者工廠,越來越多,這也導致,用工量大大增加。
甚至就連吐蕃還有吐谷渾的百姓,都偷渡過來打工。
面對這一狀況,李愔并沒有嚴格審查,禁止偷渡。
這對整個劍南道來說,其實是好事兒。
能夠解決劍南道用工荒的問題嘛!
而現在奇缺的,還是那些會記賬的讀書人。
別看喬琦琦等人,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學會幾千個字,能夠記賬。
一般的普通人,至少要用幾年的時間,才能夠學習到這種程度。
而整個劍南道,從李愔普及拼音本三字經百家姓以來,才過了不足三年的時間。
這直接導致,能夠記賬本的讀書人奇缺,所以,這些讀書人的待遇也跟著水漲船高。
現在工錢已經翻到了普通工人的四倍,現在還處于上漲期。
計算是女孩子,只要會記賬,不犯錯,一樣能夠找到活計。
而現在整個劍南道,因為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用工機會的不斷增加。
他們打工賺的錢,已經遠遠超出了地里的產出。
種地不如打工,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
當然了,民以食為天的小農思想,依然在影響著他們。
完全不種地的百姓,倒是并不多。
但是將女孩子留在家里洗衣做飯的思想,也在悄然間發生著變化。
讓女孩子去讀幾年書,然后回來做工,一兩年的時間,就能將耽誤的這幾年,全部都補回來。
這筆賬,他們也是會算的。
并且,女孩子到時候就算嫁出去,在娘家的地位,也是不一樣的。
既然如此的話,為什么不送女孩子去讀書呢?
因此,女子學校要成立的消息一經傳播,馬上就有好多家長前來詢問招生的具體情況。
而這時候,學校里面的招工,也已經完成。
女子學校嘛,里面無論是廚師還是那些保衛人員,用的自然全部都是女子。
反正蜀王給的待遇很高,足足是外面那些店鋪的兩倍,根本就不愁招收到員工。
現在,校長有了,就是喬琦琦。
員工到位了,大學也早就建設完成,現在缺的就是老師了。
就喬琦琦一個人,根本就教授不過來這么多學生啊。
而令李愔驚喜的是,當十五國的公主,聽說了這件事情之后,她們主動求情前來教學。
不過,她們也有個條件,那就是她們國家的子弟,能夠到益州大學和益州女子大學來讀書。
對于這個請求,李愔想都沒想就答應下來了。
……
此時,唐皇李世民,要求李愔再建造一輛火車,開通益州到杭州之間的鐵路。
當然了,杭州到長安之間,自然也要開通鐵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