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都是說不幾句話,就要分離。
對自己的這位弟弟,李恪還是非常感激的。
自己的這位弟弟,曾經對他說過一句話。
哪就是讓他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可以了。
在父皇還年富力強的時候,不要去爭,不要去搶。
這個時候,爭是不爭,不爭是爭。
而這幾年的時間,作為齊王,李恪對自己的封地,治理的非常好。
當然了,這里面,其實沒少了自己弟弟李愔的幫助。
如果沒有李愔的話,他不可能能夠做到這一步。
對自己的這位弟弟,李恪是完全信任,并且是非常疼愛的。
因此,在接到弟弟的來信之后,李恪非常開心。
很快的,李恪就撕開信封,取出來信。
不過,在看過信件之后,李恪卻是大吃一驚。
因為在信里,李愔說道,在未來的半月之內,山東有可能遭受水災。
當然,這個水災并不能確定,因此他并沒有上報給父皇,希望兄長能夠引起警惕。
這件事情,讓李恪高度重視。
因為李恪記得很清楚,五年之前,李愔就做過一次預測。
當時預測的是洛陽會發生水災。
然后洛陽就果然發生水災了。
而那一次,父皇派魏王李泰前往,而李泰很顯然的,并不沒有把李愔的話當回事兒。
最終導致洛陽被淹,死傷一千多百姓。
這一件事情,也導致李泰不受父皇待見。
這一次,李愔又做出預測。
雖然并不是很確定,也沒有上報給父皇,但是李恪可不敢兒戲。
萬一要是真的呢?
李恪在乎的,可不僅僅是為了博取父皇的好感。
更重要的,是為了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啊!
想到這里,李恪不敢怠慢,也顧不得是大晚上,連忙將手下的幕僚統統召集起來。
然后和他們一起探討如何防洪的事宜。
這時候,李恪的哪些幕僚,心里還非常疑惑。
齊王大晚上得,著急上火的把我們都叫來,還以為發生啥大事了呢!
合著就是這點小事啊?
現在可是好幾天都沒下雨了,看天氣,最近也沒有要下雨的意思。
齊王這未免太小題大做了吧?
不過,當齊王說出,這是蜀王的推測的時候,齊王的所有幕僚,都開始重視起來。
因為蜀王的推測,實在是太靈驗了。
幾乎每一次的推測,都是無比準確的。
上一次,魏王李泰,就是因為沒有相信蜀王的推測,導致吃了一次大虧。
這一次,王爺可堅決不能犯下魏王犯的錯誤啊!
當下,這些幕僚,全部都無比重視起來。
他們首先將齊王的封地齊州地圖,懸掛起來。
然后尋找出以往水災的時候,最容易受災的地區。
然后根據以往的經驗,熱烈地討論了,要如何布置,如何防范,才能最好的防范水災。
并且就連水災過后,如何救援,如何善后的問題,都進行了最詳盡的探討。
探討完畢之后,這些幕僚進行了分工。
把每個人需要負責哪些區域,需要他們做什么事情,都相信地安排下去。
這樣一來,每個人,只負責他管理的區域就足夠了。
這樣,也方便事后進行追責。
而第二天一早,齊王的所有幕僚,就開始下去督促地方官員,展開防洪工作。
齊王全程監管,居中調理。
并且,齊王還給山東的其他地方官員,寫信溝通,希望他們能夠做好防洪工作。
(月初,依然是雙倍月票鴨,有保底月票的親親,就投了吧!一票頂兩票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