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很快的,工廠的產品生產了出來。
產品的種類有些雜,大多數是一些農具、刀具、耕犁,還有刀叉等餐具。
都是一些日常用品。
但是人家華夏城制作出來的產品,實在是太精良了。
就拿農具來說吧,實在是簡陋的很。
就連軍中士兵的長刀長毛,制作都很粗糙,更不用說他們的農具了。
刨地用的工具,下頭都是參差不齊,很厚實。
刨起地來,又費勁又刨不深,效率很低。
而人家中華商行生產的產品呢?
額,李愔將中華商行這個字號,一直延續了下來。
準備將中華商行打造成全球最大的一個商行了。
人家中華商行生產出來的镢頭,整個上厚下薄,頂端異常鋒利。
一镢頭刨下去,就會深深地刨進地里,哪感覺,實在是太爽快了。
凡是試過的,都說好用。
用這樣的镢頭刨地,簡直就上癮,徹底的給人一種停不下來的感覺。
至于那些道具、耕犁還有刀叉等餐具,哪就更不用說了。
不但好用,更是精美有樣子。
一經推出,整個租界的東羅馬公民,都喜歡的不得了。
非但如此,租界還給了他們更大的驚喜。
那就是,租界直接成立了一個商會。
商會的成員,就從租界的東羅馬公民里面挑選。
將向外出售商品的權利,都轉交給了他們。
整個租界所有人,都有股份,年底可以獲得分紅。
而商會里面的管理者,每月還可以領取一份薪水。
而華夏商城生產的這些商品,實在是太精美太好用了。
甚至都不用宣傳,租界周圍的哪些東羅馬公民,見過這些商品之后,就喜歡的不得了。
少部分人購買,然后口口相傳,名聲很快就傳播開來。
然后,開始有商人上門取貨。
而中華商行生產的產品,價格并不便宜,要比他們平時使用的,貴了好多。
當然了,一分錢一分貨,中華商行生產的產品,雖然貴,但是絕對物超所值。
而中華商行還非常體貼,允許他們,可以以物換物。
可以用他們當地的特產,或者是一些其他的物品,等價進行交換。
而那些商人,在收取了這些物品之后,可以到租界折價換取商品。
有了這個方法之后,哪些原本手頭沒錢的東羅馬公民,就可以用家里的一些特產,來換取他們心愛的工具了。
而中華商行,其實就可以用這個辦法,收取到他們需要的商品。
然后運送到華夏城去,就可以賣個好價錢。
或者可以一路向東,直接運送到大唐去,依舊可以賣個好價錢。
當然了,這樣一來,就多了一個中間環節。
租界的商會,會從中抽取一定的利潤。
而中華商行,其實完全可以拋開租界,自己來做這件事情。
只不過,一來,他們并沒有足夠的人手來做這件事情。
還有一點,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李愔有意將這些利潤,分潤給租界的東羅馬百姓。
李愔就是要讓租界的百姓,比其他地方的百姓,過的日子更好。
讓租界的百姓,每一個都富起來。
要讓更多的東羅馬百姓知道,跟著華夏城混,就有好日子過。
會說漢語,就能獲得更的機會。
而很顯然的,李愔所做的文化入侵的第一步,做的還是非常成功的。
……
這一日,租界里的東羅馬公民,忽然間好奇地發現,租界之中,掛起了好多面布幕。
這些布幕用繩子吊在兩根柱子中間,還用一根奇怪的線連著。
正對著布幕的前方幾十布外,擺放著一個造型奇特的機器,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
這些東羅馬的居民紛紛打聽,但是居然沒有一個人知道,這到底是干啥的。
于是,哪些漢語說的最好的,和華夏城管理者關系很近的哪些公民,忍不住向他們進行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