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后,李愔登基為皇。這半個月的時間,已經在王城之內——現在已經正式更名為皇城。
事實上,原本就是按照皇城的格局建設的。
已經在皇城里面,建設了李氏宗祠。
并且將李世民、李淵還有向上幾輩的祖宗牌位,全都放置在里面。
宗廟對一個宗族來說,可是重中之重。
在即位之前,先讓大儒孔沖思告祭田地、宗廟、社稷。
這孔沖思,乃是大儒孔穎達次子。
這孔沖思,自幼也是飽讀詩書,乃是一個碩儒。
當初李愔到黃金州來的時候,孔沖思感覺這里距離大唐,不知幾萬里遠。
這里儒家學說,一定式微,因此,他不辭辛苦,主動跟隨李愔來到黃金州。
為的就是傳播儒家學說,讓儒家禮儀,照耀天下。
不過,等到了黃金州之后,孔沖思被華夏城這邊的文化改變了許多。
孔沖思開始感覺到,好多儒家的思想,在華夏城并不能適用。
這引起了孔沖思的反思。
孔沖思,還曾就這個問題,請教過李愔。
李愔是這么向孔沖思解釋的:“沖思啊,你想,三皇五帝時期,當時的人民是什么樣的生產力?”
“百姓衣不覆體,食不果腹,只是為了生存而生存。到堯舜禹時期,又發生了變化,此后,夏商一直到周文王,周武王。”
“這些先賢的執政方式,難道都是一樣的嗎?很明顯,并不是這樣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先賢們會根據當時的社會現狀,隨時改變他們的執政方式。”
“這世上,萬事萬物,都是變化著的,哪里有一成不變的放之天下皆準的準則啊!”
李愔的一席話,說的孔沖思恍然大悟。
先賢的理念固然是好的,但是他們的思想,是在他們那個時代背景之下誕生的。
未必就適應后世的社會。
因此,孔沖思在李愔的影響之下,成為新儒者。
他開始積極探索適應華夏城的新儒學。
現在新皇登基大典,最合適的人員,自然就是孔沖思了。
而李愔,則是穿上禮服,到宗廟里面,跪拜祖宗牌位。
并且向著大唐的方向,遙拜太后。
本來,李愔的新皇登基大典,如果能將太后接來的話,那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不過,太后的年齡大了,絕對經不起海浪顛簸。
因此,最終也沒有接太后過來。
而李愔,也就只能向著大唐的方向,遙拜太后了。
這些禮節都進行完之后,李愔開始到中和殿接受大臣們的拜禮。
在唐朝,還有唐朝以前的朝代。
平時大臣們見到皇上,甚至在早朝的時候,都是不需要行跪拜禮的。
跪拜禮,是清朝之后,才開始普及的。
但是在這種大典的時候,是需要行跪拜禮的。
本來李愔是來自千年之后的后世,對于跪拜禮,深惡而痛極。
李愔是準備廢除跪拜禮的。
但是,李愔很快又考慮到,現在是他的登基大典。
他現在,還并不是皇上。
如果在這個節骨眼上就開始廢除大家都熟悉的禮節的話,會不會不太好?
考慮了一番之后,李愔決定暫緩這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