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李愔開始接受百官們三跪九叩的拜見。
在宮殿之外,陳列著各種樂器,有大鼓、方響、云鎊、簫、管、笛、莖、杖鼓、柏板等
接下來,登基奏樂。
這一系列工作完成之后,接下來就開始定國號和年號。
國號,自然是早就商議好的了。
他們決定直接沿用華夏城的名字,建立的國家,就叫做華夏國。
年號將從新年開始,確定為華夏元年,也就是華夏一年。
以后的年號,都將從華夏元年開始向后推算。
至此,登基儀式完成,李愔正式成為華夏國的皇上。
接下來,就到了封賞群臣的時候了。
華夏國的官職,經過李愔和上官儀的商談之后,決定仍然延續三省六部制的官僚體系。
三省六部制,在原本的歷史軌跡中,從隋唐一直延續到明清,必然有他的可取之處的。
后世的民主制度,還有晉升機制,固然要比三省六部制更加先進。
但是現在的華夏國,還沒有實施這種制度的土壤。
暫時,也不能采用這種制度。
在三省六部之上,李愔又建立了文淵閣。
在文淵閣內,會有大學士,幫助皇上批閱公文。
并且參與機密事務的決策。
大學士還負責替皇上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擬權。
但是,重大事情,文淵閣大學士,并沒有決定權,他們只有建議權。
文淵閣的第一位大學士,也是首席大學士,當然是非上官儀莫屬。
被提名為文淵閣大學士之后,上官儀極為興奮,不過興奮之中,還夾雜著一絲失落,同時,還有著一絲慶幸。
興奮自然是可以理解的,這文淵閣大學士,并且還是首席大學士,行駛的,基本上就是宰相的權利。
對上官儀來說,他多年的夙愿,終于實現了。
失落的是,文淵閣大學士,哪怕是首席大學士,也只是皇上新設置的一個職務。
看上去,似乎和宰相相當,而實際上,比宰相的職權,差了好多。
皇上此舉,等于廢除了宰相一職。
將所有的權利,都集中在自己手里。
文淵閣的設置,讓上官儀心里,都無比的心悅誠服。
別看皇上平時基本上不怎么管事,但是對于掌控群臣,對于官僚體系,有著非凡的理解,非常人所能及也。
而上官儀最終的慶幸情緒,實際上,還是因為他只是擔任文淵閣首席大學士,而并非宰相一職。
宰相固然為高而權重,但是最終,難免會和皇權起沖突。
到時候,只怕就是自己的末日來臨之際。
而文淵閣首席大學士,縱然自己有錯,也不過是罷官而已。
基本上不至于殞命,更不會連累到家族。
與此同時,李愔還再次提拔了三位官員進入文淵閣擔任大學士。
至此,文淵閣內,四位大學士已經補齊。
這樣,就等于再一次分了上官儀的權。
其他的百官,個頂個的都是人精,自然能夠看得清皇上的用意。
他們心里,無不佩服皇上的御下手段。
接下來,就是六部官員的任命了。
李愔任命武媚娘為吏部尚書,掌管官員的升遷和考評。
任命崔鶯鶯為禮部尚書,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