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劍士的身邊也有對他忠心耿耿的死士,這些人一看觀察者的護衛掏槍對準了自己的老大,他們也毫不猶豫的掏槍對準了觀察者。雙方頓時就陷入了千鈞一發的危險境地。
觀察者被子彈近距離的沖擊力震得不輕,可是看到現場的局勢后,觀察者自然也就顧不上身上的疼痛了。
他立馬揮手制止住了準備火并的手下,然后轉身看向大劍士,當場向他提出了共享權力的建議。
觀察者當然不想跟大劍士共享權力,不過現場的形勢已經十分的危急,逼得他不得不這樣做。
與此同時觀察者還存有另一個心思,他想讓大劍士幫他一起承擔接下來的風險。
言墨組織無疑是極其強大的存在,就算言墨的高層被刺殺一空,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在言墨總部肯定還存在著不小的力量。
這股力量如果想要給高層報仇雪恨,或者想重新奪回對辯論者組織的控制權,雙方自然就不可避免的會爆發長期的沖突。
如果能把大劍士推到前臺,這樣就能幫住自己分擔不小的風險了。
大劍士自然也是不想死的,不過他卻不是很相信觀察者真的愿意跟自己共享權力。
兩人經過一番深入的交流,觀察者終于說服了大劍士,兩人決定今后共同統領辯論者組織,遇到問題后要以協商為主,絕對不能互相動武。
大劍士并不知道自己其實已經落入了觀察者的算計。
在接下來的十多年時間里,言墨總部留存的勢力果然不斷地向辯論者組織發動進攻。在觀察者的刻意讓權之下,大劍士早就被推到了前臺,因此他承擔了絕大多數的風險。
俗話說得好,千日防賊不如一日抓賊,大劍士雖然躲過了無數次的暗殺,但終于在另一次暗殺中身遭重創。
【書友福利】看書即可得現金or點幣,還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可領!
觀察者早就隱居在了幕后,靜待時機。
當大劍士遭受重創后,觀察者覺得時機已經到來。
這個時候大劍士的親信勢力已經損失慘重,言墨因為屢次派人執行暗殺任務,也消耗了大量的有生力量。觀察者覺得自己要是在這個時候出手的話,就能漁翁得利了。
此人心機深沉,行事風格非常的狠辣果決,做出決定后沒有絲毫的猶豫和遲疑,立即就執行了自己提前制定好的計劃。
他把自己的直系武裝力量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遠渡重洋前往國內,執行清除言墨總部的計劃,另一個部分將直接針對大劍士,企圖把大劍士和他的親信勢力一掃而空。
讓觀察者沒有想到的是,言墨內部的動蕩早就被另外兩大組織給察覺到了。匠人組織和匿名者組織全都對言墨十分的忌憚,于是乎這兩大組織很有默契的停止了彼此之間的攻殺,同時把矛頭對準了言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