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華笑了笑,接著問道:“你對于自己做出的決定后悔過嗎?”
陳家棟不好意思的笑道:“后悔倒沒有,就是有點忐忑,面對著還未確定的前途,無論是誰都會感到不安的。”
陳方華點點頭,不再提問。
接下來輪到姜鴻昌了,他提出的問題直接跟無線電技術相關。
姜鴻昌是紅旗研究所的副所長,對無線電技術也比較了解,因此技術性的問題自然由他提出來。
說句實話,姜鴻昌只是個技校生,在學歷上距離陳家棟相差一大截,按理說他根本就沒有考核陳家棟的資格。不僅是他,在座的絕大多數考官都是這個情況。
不過亞洲機械廠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很好的解決了考官夠不夠格的問題:在亞洲機械廠,學歷并非是衡量一個人的最主要因素,真正起到決定性因素的是你的實際表現。
即便你是知名大學的畢業生,但只要你沒有做出成績,你就不會得到提拔,你拿到的薪水也會跟你的實際表現持平。
哪怕你一天學都沒上過,但只要你對工廠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廠里就會大大的提拔你,同時也會大大的提升你的薪資水平。
說白了亞洲機械廠根本就不是一個講究學歷的地方,你大學畢業生的名頭只能嚇唬別人,對亞洲機械廠的人來說可沒有什么威懾力。在這里,一切靠實力說話。
就好比李曉峰,他連初中都沒畢業,卻依然憑借著出色的表現,在如此年輕的時候就被提拔成了副廠長。
這種事情在其他企業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但在亞洲機械廠卻偏偏就發生了。由此可見亞洲機械廠確實是不拘一格用人才。
造成這個情況的最大推手是牛小強,他從一開始就沒把學歷當回事。這倒不是說牛小強對高學歷的人有什么偏見,而是因為他對于代表著文憑的那張紙不是很信得過。
國內的教育制度決定了考試成績好的人不一定能干好實事。
應試教育為許多平民學子提供了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但同時也使得許多人成為了只會讀死書的書呆子。
牛小強覺得讓這些書呆子去坐辦公室,處理一些文件非常合適,但如果要讓他們搞技術,那就很不妥當了。
因此精英班招生的時候根本就不看你之前獲得過什么學歷,你想要來這里工作,就必須通過牛小強親自制定的考核項目,否則一切免談。
這些考核項目絕大部分針對的都是工作中會遇到的實際問題,書面上的內容雖然有,但比重卻相對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