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市場就這么大,摩托車又屬于昂貴商品,客戶來你這里買車之后,幾年內換新車的可能性不大。
這相當于搶占了市場份額,降低同行業的競爭對手的銷量和利潤。長此以往,方氏摩托就能擊敗其他的競爭對手,壟斷國內的摩托車產業,成為這一行業的巨無霸企業。
一旦形成了壟斷,掙錢就會變得更加輕松,速度比印鈔機還要快得多。
如果高層領導不允許進行促銷,這種涉及到戰略層次的計劃就沒辦法實施。
牛小強可不是個因循守舊的老板,他對于競爭當中的手法和套路要比國內的競爭者們熟絡太多了,可以說雙方根本就不在一個層次上。
正因為如此,牛小強才會大膽地放權給陳建國和江榮華,只要兩人不貪墨公司的資產,其他的都好說。
陳建國和江榮華都是明事理的人,他們很早就認識牛小強了,知道牛小強是個什么樣的性格。
反正自己每年的收入高達幾十萬人民幣,根本就沒必要暗地里挖公司的墻角,因此兩人一直都很恪守底線,從來都不會暗地里搞什么小動作。
此刻一聽牛小強直奔主題,陳建國和江榮華立馬連連點頭,都表示想聽聽牛秘書的意見。
牛小強笑道:“早在建華銷售公司成立之前,我就跟兩位交代過,今后方氏汽車公司一旦投產,生產出來的汽車就會交給你們去進行銷售,因此你們不需要擔心代理權的問題,放心大膽的去做好準備工作就行了。”
兩人聽到這話徹底放下心來,連連表示自己一定會竭盡全力做好準備工作,保證不會掉鏈子。
汽車目前在國內屬于最高端的商品,沒有之一。許多平頭老百姓想都不敢想買車的事情。畢竟大家都不富裕,能買得起摩托車就已經算是富裕階層了,私人買小汽車還是很不現實的。
按照牛小強的估計,國內買得起小汽車的人都是沿海地區的那些大老板,這些人的數量很是有限,滿打滿算也只有那么幾萬人。
十多億的人口,只有幾萬人買得起小汽車,由此可見比例是多么的低。
有人也許會覺得很奇怪:“既然國內只有這么少的人買得起汽車,方氏汽車為什么還要確定十多萬輛的年產能呢?這么大的產能,到時候怎么賣得出去啊?”
談到這個問題,就要從兩個方面說起了。
首先是是牛小強的高瞻遠矚。他早就開始構建國外的汽車銷售體系了,這次帶回國考察的四個合作伙伴,就是他構建柜外汽車銷售體系的四個基石。
牛小強準備把多余的產能通過國外市場消化掉,出口毛衣還有另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掙到美元。
雖然方氏汽車掙到的美元一定會被國家的外匯和管理部門截留,但只要你掙的美元多了,到時候就可以跟外匯管理部門直接談條件,讓他們給予方氏汽車一定的美元自主權。
可以肯定的是,外匯管理部門給予的美元自主權一定不會太高,但這也算是廖勝于無了。
牛小強準備在美國構建完善的網絡體系,所需的資金高達數百億美元。能夠緩解一下資金難題就緩解一下吧,總好過一美分的支持都沒有。